字典帮 >古诗 >寄楞严大师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文同
2025-11-29

寄楞严大师

宋代  文同  

锦官城里寺,一室若云峰。
水缩秋吟鼎,霜低夜讲松。
住斋尘入钵,出定藓生筇。
曾听三摩义,居常梦晓钟。

寄楞严大师翻译及注释

《寄楞严大师》是一首宋代文同所作的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锦官城里寺,
一室若云峰。
水缩秋吟鼎,
霜低夜讲松。
住斋尘入钵,
出定藓生筇。
曾听三摩义,
居常梦晓钟。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僧人寄给楞严大师的诗信。诗人描绘了寺庙中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佛教修行的向往和敬仰之情,以及对楞严大师的推崇。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寺庙的景象和僧人的修行状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佛教修行的宁静和超脱。下面对每个诗句进行具体分析:

1. 锦官城里寺,一室若云峰。
这里描述了寺庙的壮丽和庄严。锦官城是指杭州,寺庙中的一室若云峰则暗示了寺庙的高耸和巍峨。

2. 水缩秋吟鼎,霜低夜讲松。
这两句描绘了僧人在修行中的情景。水缩秋吟鼎表示秋水干涸,僧人在枯燥的秋季中苦心修行;霜低夜讲松则描绘了夜晚中僧人静下心来默默读经的场景。

3. 住斋尘入钵,出定藓生筇。
住斋指的是僧人在寺庙中持戒修行。住斋尘入钵表示僧人在修行中将尘埃归入钵中,即摒除杂念;出定藓生筇则表达了僧人静心修行,思维纯净如新长出的竹子。

4. 曾听三摩义,居常梦晓钟。
三摩义是佛教修行的一种方法,诗人曾有幸听闻过这种修行法门。居常梦晓钟则表明诗人常常在梦中听到清晨的钟声,暗示了诗人对佛法的思索和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佛教修行的向往和对楞严大师的敬仰之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修行者在宁静中追求心灵的净化与超脱的主题。这首诗词给人以宁静、虔诚和清净的感觉,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佛教文化的推崇和追求。

寄楞严大师拼音读音参考

jì lèng yán dà shī
寄楞严大师

jǐn guān chéng lǐ sì, yī shì ruò yún fēng.
锦官城里寺,一室若云峰。
shuǐ suō qiū yín dǐng, shuāng dī yè jiǎng sōng.
水缩秋吟鼎,霜低夜讲松。
zhù zhāi chén rù bō, chū dìng xiǎn shēng qióng.
住斋尘入钵,出定藓生筇。
céng tīng sān mó yì, jū cháng mèng xiǎo zhōng.
曾听三摩义,居常梦晓钟。


相关内容11:

春庭

莫扫花

梁山大雪

山樱

和吴龙图韵五首·有怀致政景仁侍郎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西冈僦居
    出官在秦蜀,始末凡十年。所治得公宇,靡不完且坚。中堂与挟廊,角翼相钩联。领属仅十口,出处皆......
  • 郊外
    城市压压土,高原聊振衣。晚云多浅碧,秋树半深绯。江气杂轻霭,山光明落晖。因成求好景,更就野......
  • 兴元府园亭杂咏·北轩
    天上之贵神,所居皆在北。有轩正相望,慢恐取阴劾。余常过则趋,不敢兹少息。...
  • 安仁道中旱行
    行马江头未晓时,好风无限满轻衣。寒蝉噪月成番起,野鸭惊沙作队飞。揭揭酒旗当岸立,翩翩鱼艇隔......
  • 春雪呈知府龙图
    胧胧玉魄沉霄彩,蔌蔌瑶花破晓阴。和气所蒸缘异政,丰年之兆慰群心。画楼卷白欢声洽,游骑障泥乐......
  • 子骏运使八咏堂·柏轩
    沈沈敞幽轩,耸耸列寒柏。清音纳窗户,爽气逼枕席。主人重端劲,坐若对佳客。时复下抚摩,破藓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