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代人听琴二首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赵嘏
2025-07-15

代人听琴二首

唐代  赵嘏  

抱琴花夜不胜春,独奏相思泪满巾。
第五指中心最恨,数声呜咽为何人。
湘娥不葬九疑云,楚水连天坐忆君。
惟有啼乌旧名在,忍教呜咽夜长闻。

代人听琴二首作者简介

赵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 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 会昌四年进士及第, 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诗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

代人听琴二首翻译及注释

诗词:《代人听琴二首》

抱琴花夜不胜春,
独奏相思泪满巾。
第五指中心最恨,
数声呜咽为何人。

湘娥不葬九疑云,
楚水连天坐忆君。
惟有啼乌旧名在,
忍教呜咽夜长闻。

中文译文:

抱着琴,花夜里的春意无法抵挡,
独自弹奏时,相思之情使泪水满满,
第五指心灵深处最为憎恨,
几声呜咽是为了何人。

湘娥不会埋葬在九重云里,
楚水连绵不断,我坐着回忆你。
只有啼叫的乌鸦还保留着旧的名字,
情不自禁地让人夜长呜咽。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由两首组成,描绘了诗人弹琴的情境以及内心的相思之苦。诗中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通过琴、花、泪、乌鸦等形象来表达情感。

诗中的“抱琴花夜不胜春”描绘了诗人抱着琴,沐浴在花的香气中的情景。诗人独自弹琴,情思如潮,泪水涌满巾,表达了深深的相思之情。

第二首诗以湘娥、楚水、乌鸦等形象来表达诗人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之情。湘娥是传说中的美人,乌鸦是当地的风俗,楚水则是诗人的感叹之景。诗人唤起了乌鸦的呼声,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忍教呜咽夜长闻”深深表达了诗人无尽的相思之苦。

整首诗以琴音、花香、泪水和乌鸦的呜咽等意象来渲染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深深的相思之情和思念之苦。整首诗抒发了浓烈的离别之情和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交织,给人以深深的共鸣。

代人听琴二首拼音读音参考

dài rén tīng qín èr shǒu
代人听琴二首

bào qín huā yè bù shèng chūn, dú zòu xiāng sī lèi mǎn jīn.
抱琴花夜不胜春,独奏相思泪满巾。
dì wǔ zhǐ zhōng xīn zuì hèn, shù shēng wū yè wèi hé rén.
第五指中心最恨,数声呜咽为何人。
xiāng é bù zàng jiǔ yí yún, chǔ shuǐ lián tiān zuò yì jūn.
湘娥不葬九疑云,楚水连天坐忆君。
wéi yǒu tí wū jiù míng zài, rěn jiào wū yè yè zhǎng wén.
惟有啼乌旧名在,忍教呜咽夜长闻。


相关内容11:

别李谱

华州座中献卢给事

歙州道中仆逃

送王龟拾遗谢官后归浐水山居

送归江州友人初下第(一作送友人下第归)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怀故山寄贾岛
    心偶羡明代,学诗观国风。自从来阙下,未胜在山中。丹桂日应老,白云居久空。谁能谢时去,聊与此......
  • 路傍树
    古树何人种,清阴减昔时。莓苔根半露,风雨节偏危。虫蠹心将穴,蝉催叶向衰。樵童不须翦,聊起邵......
  • 赠女仙
    水思云情小凤仙,月涵花态语如弦。不因金骨三清客,谁识吴州有洞天。...
  • 新植红茶花偶出被人移去以诗索之
    严恨柴门一树花,便随香远逐香车。花如解语还应道,欺我郎君不在家。...
  • 感怀陈情
    恩重空感激,何门誓杀身。谬曾分玉石,竟自困风尘。阴谷非因暖,幽丛岂望春。升沉在言下,应念异......
  • 题曹娥庙
    青娥埋没此江滨,江树飕飗惨暮云。文字在碑碑已堕,波涛辜负色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