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歙州道中仆逃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赵嘏
2025-07-19

歙州道中仆逃

唐代  赵嘏  

去跳风雨几奔波,曾共辛勤奈若何。
莫遣穷归不知处,秋山重叠戍旗多。

歙州道中仆逃作者简介

赵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 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 会昌四年进士及第, 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诗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

歙州道中仆逃翻译及注释

歙州道中仆逃

去跳风雨几奔波,
曾共辛勤奈若何。
莫遣穷归不知处,
秋山重叠戍旗多。

译文:
在歙州的道路上,逃避风雨奔波,
曾一同经历辛勤,又能如何?
请不要说贫穷归来不知去处,
秋天的山峦上,戍旗层层叠叠。

诗意:
《歙州道中仆逃》这首诗以咏史的方式,描绘了一个沉痛的命运和坎坷的人生旅程。诗人通过描述自己逃避风雨,在艰辛中求生存的经历,表达了人生的艰难和无奈。诗人对贫穷的归宿表示了无所畏惧的态度,秋山上多重叠的戍旗则象征了战乱和不安定的时期。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凄凉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历经风雨和困苦后的无奈和痛苦。行文简练,情感真实而深刻。诗中的"风雨几奔波"和"辛勤奈若何"表达了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苦楚。而"穷归不知处"则抒发了对贫穷境遇的无所畏惧和坚定的态度。最后,诗人通过描绘秋山上层层叠叠的戍旗,暗示了战乱和不安定的时代背景,增加了诗的厚重感和历史意义。整首诗情感深沉,道出了诗人所处时代的困境和无助,也折射出人生中的无奈和坎坷,饱含着对命运的反抗和无畏。

歙州道中仆逃拼音读音参考

shè zhōu dào zhōng pū táo
歙州道中仆逃

qù tiào fēng yǔ jǐ bēn bō, céng gòng xīn qín nài ruò hé.
去跳风雨几奔波,曾共辛勤奈若何。
mò qiǎn qióng guī bù zhī chù, qiū shān chóng dié shù qí duō.
莫遣穷归不知处,秋山重叠戍旗多。


相关内容11:

同州南亭陪刘侍郎送刘先辈

宿崔邵池阳别墅

府试观开元皇帝东封图

送顾非熊下第归江南

赠五老韩尊师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华州座中献卢给事
    送迎皆到三峰下,满面烟霜满马尘。自是追攀认知己,青云不假送迎人。...
  • 别李谱
    尊前路映暮尘红,池上琴横醉席风。今日别君如别鹤,声容长在楚弦中。...
  • 宿长水主人
    白云溪北丛岩东,树石夜与潺湲通。行人一宿翠微月,二十五弦声满风。...
  • 送王龟拾遗谢官后归浐水山居
    水边残雪照亭台,台上风襟向雪开。还似当时姓丁鹤,羽毛成后一归来。...
  • 送归江州友人初下第(一作送友人下第归)
    名高不俟召,收采献君门。偶屈应缘数,他人尽为冤。新春城外路,旧隐水边村。归去无劳久,知君更......
  • 谒仙观二首
    我生求羽化,斋沐造仙居。葛蔓没丹井,石函盛道书。寒松多偃侧,灵洞遍清虚。一就泉西饮,云中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