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湘南杂咏(三首)诗意和翻译_明代诗人刘三吾
2025-09-05

湘南杂咏(三首)

明代  刘三吾  

于阗几载洮阳上,临难方图籍寇兵。
但说调鹰饥可食,宁知养虎患非轻。
涂穷反噬三湘地,风靡长驱八桂城。
常武不歌天亦老,琵琶又作过船声。

湘南杂咏(三首)翻译及注释

这首诗词《湘南杂咏(三首)》是明代刘三吾所作,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阗几载洮阳上,
临难方图籍寇兵。
但说调鹰饥可食,
宁知养虎患非轻。
涂穷反噬三湘地,
风靡长驱八桂城。
常武不歌天亦老,
琵琶又作过船声。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湘南地区的景象和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思考和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诗中以湘南为背景,以多个片段式的描写构成,展现了社会动荡和战乱对人民的伤害,以及对国家安危的担忧。

赏析:
这首诗词以湘南地区为背景,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忧虑和对时局的感慨。首先,诗中提到了洮阳,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但现在却面临着寇兵的侵扰,作者在此暗示社会动荡的现象。接着,作者提到了调鹰,指出人们为了解决饥饿问题,不得不调动猛禽来捕食,这反映了社会的贫困和困境。

然后,诗中提到了养虎,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担忧。养虎喻指容忍和培养危险因素,作者认为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虎一旦长大会带来更大的威胁。通过这个比喻,作者暗示了国家面临的内外威胁和危机。

接下来,诗中描绘了湘地受困于贫穷和动乱,作者提到了湘地的反噬,意味着困境反过来伤害了湘地。而长驱八桂城的风靡,则表达了作者对广西地区的扩张和战乱带来的影响的忧虑。

最后两句,作者提到了常武不歌和琵琶过船声。常武是指战国时期的楚国将领常山蛮,他不再歌唱,象征着时光的流转和英雄的老去。而琵琶过船声,则暗示着社会的动荡和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不安。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以湘南为背景,通过对社会动荡和战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时局的思考。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比喻,诗中呈现了社会的困境和人民的苦难,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湘南杂咏(三首)拼音读音参考

xiāng nán zá yǒng sān shǒu
湘南杂咏(三首)

yú tián jǐ zài táo yáng shàng, lín nàn fāng tú jí kòu bīng.
于阗几载洮阳上,临难方图籍寇兵。
dàn shuō diào yīng jī kě shí, níng zhī yǎng hǔ huàn fēi qīng.
但说调鹰饥可食,宁知养虎患非轻。
tú qióng fǎn shì sān xiāng dì, fēng mǐ cháng qū bā guì chéng.
涂穷反噬三湘地,风靡长驱八桂城。
cháng wǔ bù gē tiān yì lǎo, pí pá yòu zuò guò chuán shēng.
常武不歌天亦老,琵琶又作过船声。


相关内容11:

仲和水亭遣兴

雪景画

哭宪佥帖君泽

青溪小姑曲

愁思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分题得帆山夕照送顾大往辽海
    落景石帆秋,余红挂树头。斜憎樵笛送,迟赖估樯留。鸦背光犹闪,霓边彩渐收。依依映征旆,远过驿......
  • 寄葆光子偈
    秋雨高槐噪暮蝉,芸窗书客思悠然。时危已幸身无辱,性达何忧路未便。鱼蠹入书循简缺,蛛丝有网遍......
  • 秋夜词
    林乌夜啼金井西,蟋蟀在户声相齐。中天无云白露下,渐见梧桐青叶低。幽居此时愁独晓,兰灯双照蛾......
  • 缺题
    旧事凄凉不可听,含红怨绿影亭亭。琴声断续愁兼恨,杯酒留连醉复醒。新睡起来思旧梦,夜香烧罢掩......
  • 怀南山旧居
    我本山中人,却来城市住。一违猿鹤盟,幽思于谁诉。茅舍锁烟霞,苍苔兹石路。欲归归未得,花落春......
  • 春晚将还旧业诸公送远独方水云以病不至作此
    青春载酒寻君处,君病春残我亦回。背叶流莺愁对语,梢泥乳燕吝飞回。烟云莽莽高欢垒,白日荒荒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