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近无西耗(一作李宣远诗)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李敬方
2025-09-05

近无西耗(一作李宣远诗)

唐代  李敬方  

远戎兵压境,迁客泪横襟。
烽候惊春塞,缧囚困越吟。
自怜牛马走,未识犬羊心。
一月无消息,西看日又沈。

近无西耗(一作李宣远诗)作者简介

生卒年不详。籍贯不详。唐代诗人。穆宗长庆三年【823】进士。文宗太和【827-835】间,曾任歙州【安徽省歙县】、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刺史。著有《李敬方诗》一卷,《全唐诗》录存其诗八首。

近无西耗(一作李宣远诗)翻译及注释

《近无西耗(一作李宣远诗)》是唐代诗人李敬方所写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唐朝时期西北边境上的战争景象,以及作为迁徙流亡者的痛苦心情。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远方的边境战争正盛,作为迁徙流亡者,我的泪水湿透了胸襟。战争的烽火警醒了春天的边塞,囚禁中的我只能吟唱越国的悲鸣。我悲叹自己无法像牛马一样逍遥自在,更无法理解狗羊们的选择。整整一个月没有消息,我向西方望去,太阳已经沉没。

诗意:
这首诗词以战争为背景,通过描写迁徙流亡者的苦痛和对祖国的思念,表达了作者对战乱和流离失所的痛苦体验。诗中融入了对自由和安宁的向往,以及对战争带来的伤害和不幸的深切感受。

赏析:
《近无西耗(一作李宣远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战乱时期的边疆景象和个人的心境。诗人运用了富有感染力的意象,将迁徙者的悲苦与战争的残酷相结合,展现了边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困境。

诗词中的"远戎兵压境"表达了战争迫在眉睫的紧迫感,"迁客泪横襟"则揭示了流离失所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烽候惊春塞"以烽火警示春天的边塞,突出了战争的残酷和对生活的破坏。"缧囚困越吟"表达了诗人在囚禁中吟唱越国悲歌,传达了对祖国的思念和对战乱的反思。

诗词最后几句"自怜牛马走,未识犬羊心。一月无消息,西看日又沈"表达了诗人内心对自由和宁静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家园和亲人无法得到消息的焦虑与忧伤。

整首诗词通过简练而富有力量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战乱时期边疆人民的痛苦和不幸。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祖国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这首诗词以其真实的情感和对人性的思考,使读者在感受痛苦的同时,也对战争的恶果和和平的珍贵有所思考。

近无西耗(一作李宣远诗)拼音读音参考

jìn wú xī hào yī zuò lǐ xuān yuǎn shī
近无西耗(一作李宣远诗)

yuǎn róng bīng yā jìng, qiān kè lèi héng jīn.
远戎兵压境,迁客泪横襟。
fēng hòu jīng chūn sāi, léi qiú kùn yuè yín.
烽候惊春塞,缧囚困越吟。
zì lián niú mǎ zǒu, wèi shí quǎn yáng xīn.
自怜牛马走,未识犬羊心。
yī yuè wú xiāo xī, xī kàn rì yòu shěn.
一月无消息,西看日又沈。


相关内容11:

赠杭州严史君

读狄梁公传

夏日梅溪馆寄庞舍人

寄卢载

长安秋思(一作白纻歌)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一枝花
    几树晴葩映水开,乱红狼藉点苍苔。东风留得残枝在,为惜馀芳独看来。...
  • 冬至日祥风应候(一作穆寂诗)
    节逢清景空,气占二仪中。独喜登高日,先知应候风。瑞呈光舜化,庆表盛尧聪。况与承时叶,还将入......
  • 赠道人(一作赠李道士)
    布褐高眠石窦春,迸泉多溅黑纱巾。摇头说易当朝客,落手围棋对俗人。自算天年穷甲子,谁同雨夜守......
  • 阊门书感
    凫鹥踏波舞,树色接横塘。远近蘼芜绿,吴宫总夕阳。...
  • 晚次荆溪馆呈崔明府
    舣舟阳羡馆,飞步缭疏楹。山暝水云碧,月凉烟树清。长桥深漾影,远橹下摇声。况是无三害,弦歌初......
  • 南宫叹亦述玄宗追恨太真妃事
    北陆冰初结,南宫漏更长。何劳却睡草,不验返魂香。月隐仙娥艳,风残梦蝶扬。徒悲旧行迹,一夜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