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次韵王雄州还朝留别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轼
2025-09-07

次韵王雄州还朝留别

宋代  苏轼  

老李威名八十年,壁间精悍见遗颜。
自闻出守风流似,稍觉承平气象还。
但遣诗人歌杖杜,不妨侍女唱阳关。
内朝接武知何日,白发羞归供奉班。

次韵王雄州还朝留别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次韵王雄州还朝留别翻译及注释

《次韵王雄州还朝留别》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老李威名八十年,
壁间精悍见遗颜。
自闻出守风流似,
稍觉承平气象还。
但遣诗人歌杖杜,
不妨侍女唱阳关。
内朝接武知何日,
白发羞归供奉班。

诗意:
这首诗是苏轼给王雄州留别的作品。诗中提到了老李,他的威名已经传扬了八十年,他的英勇和精悍的形象留存在壁上。苏轼自己也听闻了老李出征的风采,感受到了承平的氛围。虽然苏轼没有亲自去征战,但他通过诗人的笔杆子和侍女的歌喉,也表达了对阳关(边塞)的赞美之情。他不禁想知道什么时候能够亲身参与朝廷的军事事务,但他已经年老,白发已经羞于回到朝廷供奉的岗位上。

赏析:
这首诗词以别赋之体,写出了苏轼对老李的赞颂和自己对承平时期的向往之情。诗中通过老李的事迹和形象,展现了他的英勇和精悍,壁间的画像使人不禁想象他的英雄风采。苏轼听闻老李出守的传闻,感受到了承平的气象,这种气象和平静的时光让他稍感安慰。他虽然没有亲身参与军事,但通过诗人和侍女的歌唱,他表达了自己对战争边塞的向往和对军人的敬意。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重返朝廷的渴望,但他已经年老,白发使他感到羞耻。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军人的敬仰和对自己生活境遇的反思。

次韵王雄州还朝留别拼音读音参考

cì yùn wáng xióng zhōu hái cháo liú bié
次韵王雄州还朝留别

lǎo lǐ wēi míng bā shí nián, bì jiān jīng hàn jiàn yí yán.
老李威名八十年,壁间精悍见遗颜。
zì wén chū shǒu fēng liú shì, shāo jué chéng píng qì xiàng hái.
自闻出守风流似,稍觉承平气象还。
dàn qiǎn shī rén gē zhàng dù, bù fáng shì nǚ chàng yáng guān.
但遣诗人歌杖杜,不妨侍女唱阳关。
nèi cháo jiē wǔ zhī hé rì, bái fà xiū guī gòng fèng bān.
内朝接武知何日,白发羞归供奉班。


相关内容11:

乘舟过贾收水阁,收不在,见其子,三首

五禽言五首

闻李公择饮傅国博家大醉二首

以玉带施元长老元以衲裙相报次韵〔二首〕

丁公默送蝤蛑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观开西湖次吴左丞韵?此诗为道潜作?
    伟人谋议不求多,事定纷纷自唯阿。尽放龟鱼还绿净,肯容萧苇障前坡。一朝美事谁能纪,百尺苍崖尚......
  • 南寺
    东去愁攀石,西来怯渡桥。碧潭如见试,白塔苦相招。野馈惭微薄,村沽慰寂寥。路穷斤斧绝,松桂得......
  • 皇太妃阁五首
    孝心日奉东朝养,俭德应师大练风。太史新年瞻瑞气,四星明润紫宫中。...
  • 夫人阁四首
    肃肃槐庭午,沉沉玉漏稀。皇恩乐佳节,斗草得珠玑。...
  • 《虔州八境图
    白鹊楼前翟作堆,萦云岭路若为开。故人应在千山外,不寄梅花远信来。...
  • 王颐赴建州钱监求诗及草书
    我昔识子自武功,寒厅夜语樽酒同。酒阑烛尽语不尽,倦仆立寐僵屏风。丁宁劝学不死诀,自言亲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