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嫣妇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9-08

嫣妇

宋代  梅尧臣  

黄金一丸入云端,群贫望逐满长安。
众人为贵嫣不惜,弃掷如泥资弹射。
藏身叶底有能鸣,辜负春风拖雨翮。
不飞上天诉至珍,几人辛勤拣砂石。

嫣妇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嫣妇翻译及注释

《嫣妇》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黄金一丸入云端,
群贫望逐满长安。
众人为贵嫣不惜,
弃掷如泥资弹射。

译文:
一颗黄金进入云端,
众多穷人都向往长安的富足。
众人为了贵嫣不惜一切,
抛弃自己像泥土般平庸的生活,追逐远大的目标。

藏身叶底有能鸣,
辜负春风拖雨翮。
不飞上天诉至珍,
几人辛勤拣砂石。

译文:
躲藏在叶底的虫儿有能力鸣叫,
辜负了春天的风,拉着雨的翅膀。
它们无法飞上天空表达自己的珍贵,
只能有几个辛勤的人捡起沙石。

诗意和赏析:
《嫣妇》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社会中富贵和贫穷之间的对比。黄金象征着财富和地位,进入云端则代表着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和荣华富贵的追求。群贫望逐满长安,表达了众多穷人都向往长安城的繁华富足,希望能够逃离贫困的现状。

然而,诗中提及的嫣妇受到了众人的追捧和宠爱,众人不惜一切为她付出,甚至放弃了自身的尊严和价值。弃掷如泥资弹射,形容众人舍弃了平凡的生活,追逐虚幻的幸福。

与此同时,诗中出现的藏身叶底的虫儿,代表着那些被社会忽略的普通人。它们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存在,但也有自己的价值和能力,能够发出声音。辜负春风拖雨翮,表达了它们辜负了春天的滋润和生机,没有展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不飞上天诉至珍,意味着它们无法表达自己的珍贵和价值,被埋没在尘世之中。最后两句几人辛勤拣砂石,描绘了一些勤劳的人们在辛勤劳作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生活的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富贵和贫穷、追逐虚幻的幸福和珍视内在价值的对比,抒发了梅尧臣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它提醒人们珍视内在的价值和质朴的生活,不要被外在的物质追求所迷惑,同时也呼唤社会对每个人的平等关注和尊重。

嫣妇拼音读音参考

yān fù
嫣妇

huáng jīn yī wán rù yún duān, qún pín wàng zhú mǎn cháng ān.
黄金一丸入云端,群贫望逐满长安。
zhòng rén wéi guì yān bù xī, qì zhì rú ní zī tán shè.
众人为贵嫣不惜,弃掷如泥资弹射。
cáng shēn yè dǐ yǒu néng míng, gū fù chūn fēng tuō yǔ hé.
藏身叶底有能鸣,辜负春风拖雨翮。
bù fēi shàng tiān sù zhì zhēn, jǐ rén xīn qín jiǎn shā shí.
不飞上天诉至珍,几人辛勤拣砂石。


相关内容11:

送谢舍人奉使北朝

陪谢紫微晚泛

三和寄潘歙州

送王宗说寺丞归南京

初冬夜坐忆桐城山行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拟宋之问春日翦彩花应制
    上林花未有,中禁彩先成。叶逐翦刀出,蕊从妆粉生。红繁内人手,香染侍臣缨。不是将春竞,天心重......
  • 古冢
    南阳古原上,荒冢若鱼鳞。剑佩不为土,衣冠应化尘。枯骸托魑魅,细草没麒麟。何必问名氏,汉家多......
  • 秋鴈
    秋鴈多夜飞,前群後孤来。俦合鸣自得,只去音已哀。哀音能感人,肠酸非食梅。共将形影对,安得不......
  • 立春前一日雪中访乌程宰李君俞寻有诗见贶依
    粉絮先春拂面翔,临风跃马到君堂。县民将喜土膏起,令尹未惊农事忙。疾呼小吏具山酌,便欲尽醉为......
  • 较艺将毕和禹玉
    窗前高树有栖鹊,记取明朝飞向东。家布望春门外住,身居华省信难通。夜闻相府催张牓,晓听都堂议......
  • 汴水斗减舟不能进因寄彦国舍人
    朝落几寸水,暮长几寸沙。深滩鳌背出,浅浪龙鳞斜。秋风忽又恶,越舫嗟初阁。坐想掖垣人,犹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