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古冢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7-19

古冢

宋代  梅尧臣  

南阳古原上,荒冢若鱼鳞。
剑佩不为土,衣冠应化尘。
枯骸托魑魅,细草没麒麟。
何必问名氏,汉家多近亲。

古冢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古冢翻译及注释

《古冢》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南阳古原上,荒冢若鱼鳞。
剑佩不为土,衣冠应化尘。
枯骸托魑魅,细草没麒麟。
何必问名氏,汉家多近亲。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南阳古原上的一座荒废的墓冢。冢墓之多犹如鱼鳞般密集,其中的墓主人早已不再像活人一样穿戴华丽的剑佩和衣冠,而是逐渐融入了土地之中,成为尘土的一部分。这些干瘪的尸骨仿佛成为了邪恶鬼怪的栖身之地,而茂密的草丛掩埋了可能曾经存在的神秘动物麒麟。诗人并不关心这些墓冢的主人的名字和身份,因为在汉族中,相亲相近的亲属关系非常普遍。

赏析:
《古冢》通过描绘南阳古原上的荒废墓冢,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人事的消逝。诗中的荒冢密布,形象地展示了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无情。诗人运用了冢墓、剑佩、衣冠、尘土、枯骸、魑魅、细草和麒麟等形象,以富有想象力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荒凉的画面。这些形象的对比和冲突,凸显了威严和辉煌的过去与现实的荒凉之间的反差。诗人通过描述墓冢中的枯骸和草丛,以及提到汉家多近亲的观点,反映了人生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变迁。

整首诗词以简练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人事消逝的思考,同时也蕴含着对历史和亲情的思索。通过具象的描写和富有意象的表达,诗词传达了一种深沉而悲凉的情感,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历史的思索。

古冢拼音读音参考

gǔ zhǒng
古冢

nán yáng gǔ yuán shàng, huāng zhǒng ruò yú lín.
南阳古原上,荒冢若鱼鳞。
jiàn pèi bù wéi tǔ, yì guān yìng huà chén.
剑佩不为土,衣冠应化尘。
kū hái tuō chī mèi, xì cǎo méi qí lín.
枯骸托魑魅,细草没麒麟。
hé bì wèn míng shì, hàn jiā duō jìn qīn.
何必问名氏,汉家多近亲。


相关内容11:

草木

寄题庐陵董氏桂林书斋

送谢舍人奉使北朝

陪谢紫微晚泛

三和寄潘歙州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秋鴈
    秋鴈多夜飞,前群後孤来。俦合鸣自得,只去音已哀。哀音能感人,肠酸非食梅。共将形影对,安得不......
  • 读吴正仲重台梅花诗
    楚梅何多叶,缥蔕攒琼瑰。常惜岁景尽,每先春风开。龙沙雪为友,青女霜作媒。托根迩庙堂,结子助......
  • 咏宋中道宅棕榈
    青青棕榈树,散叶如车轮。拥蘀交紫髯,岁剥岂非仁。用以覆雕舆,何惮克厥身。今植公侯第,爱惜知......
  • 拟宋之问春日翦彩花应制
    上林花未有,中禁彩先成。叶逐翦刀出,蕊从妆粉生。红繁内人手,香染侍臣缨。不是将春竞,天心重......
  • 嫣妇
    黄金一丸入云端,群贫望逐满长安。众人为贵嫣不惜,弃掷如泥资弹射。藏身叶底有能鸣,辜负春风拖......
  • 立春前一日雪中访乌程宰李君俞寻有诗见贶依
    粉絮先春拂面翔,临风跃马到君堂。县民将喜土膏起,令尹未惊农事忙。疾呼小吏具山酌,便欲尽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