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感事赠周子寿二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刘应时
2025-09-07

感事赠周子寿二首

宋代  刘应时  

毛遂处赵庭,囊颖初不起。
昭君在匈奴,画工一夕死。
取士无取名,名下非真士。
哀弦有余音,为君聊洗耳。

感事赠周子寿二首翻译及注释

《感事赠周子寿二首》


毛遂处赵庭,
囊颖初不起。
昭君在匈奴,
画工一夕死。


取士无取名,
名下非真士。
哀弦有余音,
为君聊洗耳。

中文译文:

毛遂居于赵国之庭,
才华初现却未受重视。
昭君被困于匈奴之中,
画工在一夜间离世。


选拔士人不在乎其名声,
名下非真正的士人。
悲哀的琴弦中还有余音,
为了您愿意轻轻洗涤耳朵。

诗意:
这两首诗以短小的文字揭示了作者的感慨和思考。诗人通过四句简洁的描述,表达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感叹。他关注的问题是,社会对人才的忽视和曲解,以及取士标准的缺陷。

在第一首诗中,毛遂和昭君是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毛遂是忠贞不渝的门客,但在赵国官场并未受到重视;昭君是美女,但却被迫嫁给敌国,最终导致了她宫中的画工自杀。通过这两个历史故事,诗人用简洁的词句表达了对才华被轻视和徒劳的感叹。

在第二首诗中,作者批评了选取士人只看重名声的行为。他认为,名声并不能代表真正的才华和品德,真正的士人在名下可能并不出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用悲哀的音乐来洗涤自己和读者的耳朵,希望能安慰受挫的心灵。

赏析:
这两首诗以简洁、凝练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感叹。诗人通过选择两个历史事件中被忽视的人物,以及对取士标准的思考,揭示了他对社会价值观的思考和质疑。

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社会不公和误解的不满,他对人才的定义和价值有独特的认知。通过悲哀的音乐来洗涤耳朵,诗人希望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让人们在面对社会不公时,更加理性地思考和反思。

这两首诗字数不多,但通过简洁的描述和深入的思考,传递了深远的意义和感慨。诗人不仅关注个体的命运,还关注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对人才的认知。这种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是宋代诗人独有的风格。

感事赠周子寿二首拼音读音参考

gǎn shì zèng zhōu zi shòu èr shǒu
感事赠周子寿二首

máo suì chù zhào tíng, náng yǐng chū bù qǐ.
毛遂处赵庭,囊颖初不起。
zhāo jūn zài xiōng nú, huà gōng yī xī sǐ.
昭君在匈奴,画工一夕死。
qǔ shì wú qǔ míng, míng xià fēi zhēn shì.
取士无取名,名下非真士。
āi xián yǒu yú yīn, wèi jūn liáo xǐ ěr.
哀弦有余音,为君聊洗耳。


相关内容11:

钟山

莲塘

耕图二十一首·拔秧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嘉禾八咏·披云阁
    城角巍栏见海涯,春风帘幕暖飘花。云烟断处沧波阔,一簇楼台十万家。...
  • 送新知永州陈秘丞瞻赴任
    秋风清紧雁初飞,半醉摇鞭出帝畿。名郡又分红旆去,故乡重见锦衣归。剖符虽暂宣皇泽,视草终须直......
  • 补史十忠诗·丞相都督信国公文公
    时平辄弃置,事迫甘前驱。呜呼忠义臣,匪直科目儒。江寒朔吹急,列城同一趋。岂不寄便安,网常乃......
  • 道间示德甫德称
    天地中间本自宽,何须特地起无端。更宜顿扫从前事,相与携筇一笑欢。...
  • 诫子弟词
    听听听听听听听,劳我以生天理定。若还惰懒必饥寒,莫到饥寒方怨命。...
  • 破山八咏·宗教院
    妙义传天台,迷云净如扫。初终虽五时,修短自三草。结隐非此峰,获藏亦珍宝。秋来月正圆,独照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