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哭李频员外(时在建川)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曹松
2025-07-19

哭李频员外(时在建川)

唐代  曹松  

出麾临建水,下世在公堂。
苦集休开箧,清资罢转郎。
瘴中无子奠,岭外一妻孀。
定是浮香骨,东归就故乡。

哭李频员外(时在建川)作者简介

曹松(828——903),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桐城,一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哭李频员外(时在建川)翻译及注释

哭李频员外(时在建川)

出麾临建水,下世在公堂。
苦集休开箧,清资罢转郎。
瘴中无子奠,岭外一妻孀。
定是浮香骨,东归就故乡。

译文:

哭李频员外(李频是人名,员外是官职名,职位相当于员外官,即副职官员)(时在建川,指当时在建水)
履行使命离开家乡,来到建水(建水指建川的地方)担任公职。
虽有苦衷,却无法停止履行职责,珍贵的财富被放弃,他不再做官。
在鬼门关(指瘴疠地区,因为瘟疫流行)失去了子嗣,远离故土,只剩下一位孀妇。
李频员外最终只变成了飘渺的香骨(即不复存在的尸体),回到东方故乡。(此句表达了诗人对李频员外的哀思和畏惧)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曹松写给李频员外的挽诗,以表达对他的哀悼之情。诗人描述了李频员外在建水履行职务的一生,他将个人的利益置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之上,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人民默默付出。诗人对李频员外的赞美和讴歌彰显了他的忠诚和奉献精神,也反映了唐代社会中对廉洁奉公的期待。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述了李频员外在瘟疫地区不幸失去子嗣的景象,以及岭外只剩下一位孀妇的悲苦境遇。通过这些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李频员外生命的脆弱和对死亡的恐惧,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故乡的眷顾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李频员外的哀思和敬慕之情,通过诗人的揭示和思辨,让读者感受到对李频员外这位为人民默默奉献的官员的敬重和敬仰,也让人对他的遭遇感到惋惜和同情。这首诗以平凡的人物展现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境界,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

哭李频员外(时在建川)拼音读音参考

kū lǐ pín yuán wài shí zài jiàn chuān
哭李频员外(时在建川)

chū huī lín jiàn shuǐ, xià shì zài gōng táng.
出麾临建水,下世在公堂。
kǔ jí xiū kāi qiè, qīng zī bà zhuǎn láng.
苦集休开箧,清资罢转郎。
zhàng zhōng wú zi diàn, lǐng wài yī qī shuāng.
瘴中无子奠,岭外一妻孀。
dìng shì fú xiāng gǔ, dōng guī jiù gù xiāng.
定是浮香骨,东归就故乡。


相关内容11:

江峡寇乱寄怀吟僧

白髭

不出院僧

送三藏归西天国

避暑庄严禅院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寄清演
    忽闻清演病,可料苦吟身。不见近诗久,徒言华发新。别来山已破,住处月为邻。几绕庭前树,于今四......
  • 蕃寇侵逼,南归道中
    云州三万骑,南走疾飞鹰。回碛星低雁,孤城月伴僧。敲关通汉节,倾府守河冰。无处论边事,归溪夜......
  • 旅次衡阳
    欲往几经年,今来意豁然。江风长借客,岳雨不因天。戏鹭飞轻雪,惊鸿叫乱烟。晚秋红藕里,十宿寄......
  • 荆南道中
    十月荒郊雪气催,依稀愁色认阳台。游秦分系三条烛,出楚心殊一寸灰。高柳莫遮寒月落,空桑不放夜......
  • 乱后入洪州西山
    寂寂阴溪水漱苔,尘中将得苦吟来。东峰道士如相问,县令而今不姓梅。...
  • 山中言事
    岚霭润窗棂,吟诗得冷症。教餐有效药,多愧独行僧。云湿煎茶火,冰封汲井绳。片扉深著掩,经国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