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檀溪寻故人(一题作檀溪寻古)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孟浩然
2025-07-21

檀溪寻故人(一题作檀溪寻古)

唐代  孟浩然  

花伴成龙竹,池分跃马溪。
田园人不见,疑向洞中栖。

檀溪寻故人(一题作檀溪寻古)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檀溪寻故人(一题作檀溪寻古)翻译及注释

《檀溪寻故人(一题作檀溪寻古)》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花伴成龙竹,
池分跃马溪。
田园人不见,
疑向洞中栖。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檀溪寻找故人或曾经在这里居住过的人的情景。诗中提到了檀溪旁的花朵、成群的龙竹,以及溪水分开时形成的马跃岭。然而,檀溪附近的田园景色却找不到任何人的踪迹,诗人忍不住猜想他们可能已经隐居在山洞中。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檀溪的环境来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借助自然景观的描绘,将自己与故人的关系、他们的生活环境等密切联系在一起。诗人用简短的四句诗,扣住了寻觅故人的关键,以及对田园生活的怀念。诗中的花朵、竹子、溪水等自然元素,暗示着美丽和生机,与诗人对故人的思念融为一体。

此外,诗中提到的洞中栖的意象,可以理解为诗人怀念故人的程度已经超越了寻常的友情,变得更加深厚和宛如栖息在心灵深处。这种思念之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使得诗意更加丰富而深远。

总之,《檀溪寻故人(一题作檀溪寻古)》是一首富有情感的诗歌,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怀念。这首诗的意境既丰富又深沉,给人以思考和联想的空间。

檀溪寻故人(一题作檀溪寻古)拼音读音参考

tán xī xún gù rén yī tí zuò tán xī xún gǔ
檀溪寻故人(一题作檀溪寻古)

huā bàn chéng lóng zhú, chí fēn yuè mǎ xī.
花伴成龙竹,池分跃马溪。
tián yuán rén bú jiàn, yí xiàng dòng zhōng qī.
田园人不见,疑向洞中栖。


相关内容11:

同豆卢峰知字韵

题僧房

赋得白云抱幽石

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时天宝初…见有高道举征

群公集毕氏林亭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卧病
    门掩青山卧,莓苔积雨深。病多知药性,客久见人心。众鸟趋林健,孤蝉抱叶吟。沧洲诗社散,无梦盍......
  • 效古二首
    朝入天苑中,谒帝蓬莱宫。青山映辇道,碧树摇苍空。谬题金闺籍,得与银台通。待诏奉明主,抽毫颂......
  • 寄天台司马道士
    河洲花艳爚,庭树光彩蒨.白云天台山,可思不可见。...
  • 骊山
    骊山绝望幸,花萼罢登临。地下无朝烛,人间有赐金。鼎湖龙去远,银海雁飞深。万岁蓬莱日,长悬旧......
  • 使至三姓咽面
    昔闻班家子,笔砚忽然投。一朝抚长剑,万里入荒陬。岂不服艰险,只思清国雠。山川去何岁,霜露几......
  • 送王孝廉觐省
    彭蠡将天合,姑苏在日边。宁亲候海色,欲动孝廉船。窈窕晴江转,参差远岫连。相思无昼夜,东泣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