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石竹花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安石
2025-07-22

石竹花

宋代  王安石  

春归幽谷始成丛,地面芬敷浅浅红。
车马不临谁见赏,可怜亦解度春度。

石竹花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石竹花翻译及注释

《石竹花》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春天回归幽谷方才形成一片石竹花,地面上散发着浅浅的红色芬芳。没有车马经过欣赏,可怜的石竹花也能自得其乐度过春天。

诗意:
这首诗词以描写春天归来的景象为主题,通过描述幽谷中石竹花的盛开,表达出春天的美好和生机。作者以淡雅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中微妙的细节和恢弘的力量。诗中的石竹花作为春天的象征,在寂静的幽谷中绽放,虽然没有人来欣赏,但它仍然能够自我满足,享受春天的美丽。

赏析:
1. 描绘自然景观:诗中以石竹花为主题,通过描绘其初开的情景,展现了春天的回归和大自然的美丽。幽谷中的石竹花,以其淡淡的红色芬芳,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

2. 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诗中提到车马不临,意味着这片石竹花并非处于繁华之地,没有人来观赏。然而,作者并不因此而感到可怜,反而通过“亦解度春度”的描述,表达了石竹花自己在幽谷中度过春天的欣喜和满足。这种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力的敬畏,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3. 简洁而含蓄的写作风格:王安石的这首诗词以简洁、纯净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他运用了寥寥数语,却能描绘出春天的美丽和石竹花的自然之姿,给读者留下了余韵和遐想的空间。

《石竹花》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春天和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力的敬畏。它以简洁的语言和含蓄的表达方式,展现了王安石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同时,诗中传递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引导人们去欣赏自然之美、珍惜自然资源。

石竹花拼音读音参考

shí zhú huā
石竹花

chūn guī yōu gǔ shǐ chéng cóng, dì miàn fēn fū jiān jiān hóng.
春归幽谷始成丛,地面芬敷浅浅红。
chē mǎ bù lín shuí jiàn shǎng, kě lián yì jiě dù chūn dù.
车马不临谁见赏,可怜亦解度春度。


相关内容11:

怀元度四首

四月果

杂咏四首

沈坦之将归溧阳值雨留吾庐久之三首

寄致政吴虞部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自遣
    闭户欲推愁,愁终不肯去。底事春风来,留愁愁不住。...
  • 韩持国见访
    余生非匏瓜,於世不无求。弱力惮耕稼,衣食当周流。起家始二十,南北今白头。愁伤意已败,罢病恐......
  • 送沈康知常州
    作客兰陵迹已陈,为传谣俗记州民。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
  • 题正觉院箨龙轩二首
    北轩名字经平了,爱此吾能为赋诗。山雨江风一披拂,箨龙还自有吟时。...
  • 次韵徐仲元咏梅二首
    旧挽青条冉冉新,花迟亦度柳前春。肌冰绰约如姑射,肤雪参差是太真。摇落会应伤岁晚,攀翻剩欲寄......
  • 寓言二首
    本来无物使人疑,却为参禅买得痴。闻道无情能说法,面墙终日妄寻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