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竹枝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白居易
2025-09-09

竹枝

唐代  白居易  

竹枝  

江畔谁家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竹枝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竹枝翻译及注释

《竹枝》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江畔那家人唱着《竹枝》,前声戛然而止,后声迟迟未终。奇怪的是,唱调苦涩,词句中也充满了辛酸,大多是通州司马的诗作。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幅江畔的景象,其中有人在唱着《竹枝》这首歌曲。诗人注意到,这个人唱歌时前半段声音突然戛然而止,而后半段声音则延续着,但却迟迟未结束。诗人觉得这种情况十分奇怪,因为这首歌的调子很苦涩,歌词中也充满了辛酸和苦闷的情感。诗人推测,这唱《竹枝》的人多半是通州司马(指通州的官员)创作的诗人,因为他们的诗作常常带有类似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江畔唱《竹枝》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这首歌曲的观察和思考。诗中的"前声断咽后声迟"形象地描绘了唱者的声音特点,前半段戛然而止,后半段则迟迟未终,给人一种悬而未决的感觉。诗人对唱调苦涩、词句充满辛酸的特点表示奇怪,这种特点可能反映了通州司马的诗作常常带有个人感伤和苦闷的情感。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这首歌曲的观察和感受,通过对声音和情感的描绘,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唱者内心的矛盾和苦闷。这首诗词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考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中一部分官员文人的情感体验。

竹枝拼音读音参考

zhú zhī
竹枝

jiāng pàn shuí jiā chàng zhú zhī,
江畔谁家唱竹枝,
qián shēng duàn yàn hòu shēng chí.
前声断咽后声迟。
guài lái diào kǔ yuán cí kǔ,
怪来调苦缘词苦,
duō shì tōng zhōu sī mǎ shī.
多是通州司马诗。


相关内容11:

追欢偶作

和陶读《山海经

送权二

林园即事寄舍弟紞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题金山寺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
  • 把酒思闲事二首
    把酒思闲事,春愁谁最深?乞钱羁客面,落第举人心。月下低眉立,灯前抱膝吟。凭君劝一醉,胜与万......
  • 曲江忆李十一
    李君殁后共谁游?柳岸荷亭两度秋。独绕曲江行一匝,依前还立水边愁。...
  • 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
  • 观幻
    有起皆因灭,无睽不暂同。从欢终作戚,转苦又成空。次第花生眼,须臾烛过风。更无寻觅处,鸟迹印......
  • 韦侍郎山居
    幸忝君子顾。遂陪尘外踪。闲花满岩谷。瀑水映杉松。啼鸟忽临涧。归云时抱峰。良游盛簪绂。继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