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送韩持正寺丞知余姚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7-24

送韩持正寺丞知余姚

宋代  梅尧臣  

君家二仲父,连为吴越宰。
钱唐与萧山,治迹应无改。
鱼虾莫厌腥,网罟从人采。
天晴姚江深,县鼓朝翻海。

送韩持正寺丞知余姚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送韩持正寺丞知余姚翻译及注释

《送韩持正寺丞知余姚》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君家二仲父,连为吴越宰。
钱唐与萧山,治迹应无改。
鱼虾莫厌腥,网罟从人采。
天晴姚江深,县鼓朝翻海。

诗意:
这首诗词是梅尧臣送别韩持正寺丞前往余姚的作品。诗中描绘了韩持正寺丞的家族背景和政治地位,以及他在钱唐和萧山两地的治理成就。诗人表达了对韩持正寺丞的赞赏和祝福,同时也展示了余姚的美丽景色和繁荣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韩持正寺丞的政治成就和余姚的景色。首句“君家二仲父,连为吴越宰”表明韩持正寺丞的家族在吴越地区的政治地位。接下来的两句“钱唐与萧山,治迹应无改”赞美了他在钱唐和萧山两地的治理成就,并表达了对他未来事业的期望。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余姚的美景。诗人用“鱼虾莫厌腥,网罟从人采”来形容余姚丰富的水产资源,表达了这个地方的富饶和繁荣。最后两句“天晴姚江深,县鼓朝翻海”则描绘了余姚的天空晴朗,江水深远,以及县城的繁忙景象,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展示了韩持正寺丞的政治成就和余姚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韩持正寺丞的赞赏和祝福。这首诗词既展示了宋代社会的政治风貌,又描绘了自然景色,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送韩持正寺丞知余姚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hán chí zhèng sì chéng zhī yú yáo
送韩持正寺丞知余姚

jūn jiā èr zhòng fù, lián wèi wú yuè zǎi.
君家二仲父,连为吴越宰。
qián táng yǔ xiāo shān, zhì jī yīng wú gǎi.
钱唐与萧山,治迹应无改。
yú xiā mò yàn xīng, wǎng gǔ cóng rén cǎi.
鱼虾莫厌腥,网罟从人采。
tiān qíng yáo jiāng shēn, xiàn gǔ cháo fān hǎi.
天晴姚江深,县鼓朝翻海。


相关内容11:

送韩子华十月拜扫

送永兴通判薛虞部

送令狐宪周度支知秀州

送端式归漳州

依韵和季野见招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雷逸老以仿石鼓文见遗因呈祭酒吴公
    石鼓作自周宣王,宣王发愤搜岐阳。我车我马攻既良,射夫其同弓矢张。舫舟又渔缚鱮鲂,何以贯之维......
  • 细雨樵行
    蛟人困卧寒潭底,帖波蒙蒙垂白绡。波上女儿飞轻桡,逆流自与郎去樵。风吹鬓发不及撩,鸦翅卷起虿......
  • 留别乾明山主
    自余衔哀归,不与人事接。两至此饭僧,华宇何晔晔。大士邀我铭,吾学愧涉猎。强述殊不高,下笔曾......
  • 行僧
    风衣何揭揭,有若瓠叶翻。尘土不远去,白云藏白门。...
  • 依韵和达观文鉴雨中见怀
    出浦候波平,石尤风未止。密雨长蒲牙,轻泥随燕子。寒侵远客衣,岸起新痕水。各各欲还山,还山能......
  • 题松林院
    静邃无尘地,青荧续焰灯。木鱼传饭鼓,山衲见归僧。野色寒多雾,溪痕夜阁冰。吾非谢康乐,独往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