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寄裴衡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李商隐
2025-07-17

寄裴衡

唐代  李商隐  

别地萧条极,如何更独来。
秋应为黄叶,雨不厌青苔。
沈约只能瘦,潘仁岂是才。
杂情堪底寄,惟有冷于灰。

寄裴衡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寄裴衡翻译及注释

中文译文:
寄给裴衡

别地萧条极,如何更独来。
秋应为黄叶,雨不厌青苔。
沉约只能瘦,潘仁岂是才。
杂情堪底寄,惟有冷于灰。

诗意:
这首诗是李商隐写给裴衡的一封信,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冷落和寂寞之情。诗人在别离的地方感到异常凄凉孤寂,仿佛没有任何人可以陪伴自己,独自来到这里。诗中描述了秋天的景色,黄叶如期而至,雨水也不厌倦地滋养着青苔,与此形成鲜明的对比。沉约只能病懒地瘦下去,而潘仁则并非才华出众,两人都不能给诗人带来安慰和快乐。因此,诗人将自己的种种杂乱情感寄托在这封信中,唯有冷寂如灰的心境可以倾诉。

赏析:
这首诗通过具象的描写和对比手法,将诗人内心的冷落和寂寞情感展现出来。诗中的别离之地显得非常凄凉,诗人在这里感到格外的孤单和无助,没有找到可以共同度过这份寂寞的伴侣。诗中的描写还把秋天和雨水与寂寞形成对比,强化了诗人内心冷寂的感觉。诗人对沉约和潘仁的描写,表明这两位朋友无法抚慰诗人内心的忧伤,他们都没有能力给予诗人帮助和安慰。最后,诗人将自己的杂乱情感以信件的形式寄托出来,只有冷寂如灰的心境可以成为他倾诉的对象。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沉,通过描述自然景物和人物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展现了唐代诗人独特的优雅和思考深度。

寄裴衡拼音读音参考

jì péi héng
寄裴衡

bié dì xiāo tiáo jí, rú hé gèng dú lái.
别地萧条极,如何更独来。
qiū yīng wèi huáng yè, yǔ bù yàn qīng tái.
秋应为黄叶,雨不厌青苔。
shěn yuē zhǐ néng shòu, pān rén qǐ shì cái.
沈约只能瘦,潘仁岂是才。
zá qíng kān dǐ jì, wéi yǒu lěng yú huī.
杂情堪底寄,惟有冷于灰。


相关内容11:

忆长洲

柳长句

题邹处士隐居(一作题裴处士园林)

云(一作褚载诗)

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晚登龙门驿楼
    鱼龙多处凿门开,万古人知夏禹材。青嶂远分从地断,洪流高泻自天来。风云有路皆烧尾,波浪无程尽......
  • 哀筝
    延颈全同鹤,柔肠素怯猿。湘波无限泪,蜀魄有馀冤。轻幰长无道,哀筝不出门。何由问香炷,翠幕自......
  • 复京
    虏骑胡兵一战摧,万灵回首贺轩台。天教李令心如日,可要昭陵石马来。...
  • 自南山北归经分水岭
    水急愁无地,山深故有云。那通极目望,又作断肠分。郑驿来虽及,燕台哭不闻。犹馀遗意在,许刻镇......
  • 闻歌
    敛笑凝眸意欲歌,高云不动碧嵯峨。铜台罢望归何处,玉辇忘还事几多。青冢路边南雁尽,细腰宫里北......
  • 寄郴州李相公
    高楼王与谢,逸韵比南金。不遇销忧日,埃尘谁复寻。旷怀澹得丧,失意纵登临。彩槛浮云迥,绮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