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李商隐
2025-07-23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唐代  李商隐  

梅花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
不待作年芳。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翻译及注释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十一月中旬,来到扶风界见到梅花,
花朵娇艳如亭亭玉立,虽非花开的时节却飘香。
像素娥与月亮相伴,白色的美女却不怕霜冻。
我虚盈地奉献一束梅花,伤心离别令人心肠寸断。
这梅花是为了谁而绽放?它不必等到春天的芬芳。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十一月中旬时游览扶风界时看到的梅花景象。尽管不是梅花盛开的季节,但梅花仍然娇艳迷人,在寒冷的冬天中飘香。作者借助梅花表达了对离别和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他将一束梅花献给远方的人,象征着他的思念之情和对别离的痛苦。诗中还探讨了梅花的成长过程,暗示了人生短暂而珍贵,不必等到春天才能展现自己的美丽。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眼中的梅花景象,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和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娇艳的梅花置于非花开时节,以突出其美丽和坚韧不拔的品质。素娥与月亮的比喻表达了梅花的高洁和纯白,而青女不畏霜的形象则展现了梅花的坚强和顽强生长的意志。作者以自己虚盈的手将梅花献给远方的人,表达了他深深的思念之情和离别的痛苦。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梅花成长过程的思考,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珍贵,以及不必等待时机才能展现自己的美丽。整首诗意味深长,既展示了梅花的美丽和坚韧,又表达了人生的离别和短暂,引发读者对生命和时光的思考。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拼音读音参考

shí yī yuè zhōng xún zhì fú fēng jiè jiàn méi huā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zā lù tíng tíng yàn,
匝路亭亭艳,
fēi shí niǎo niǎo xiāng.
非时袅袅香。
sù é wéi yǔ yuè,
素娥惟与月,
qīng nǚ bù ráo shuāng.
青女不饶霜。
zèng yuǎn xū yíng shǒu,
赠远虚盈手,
shāng lí shì duàn cháng.
伤离适断肠。
wèi shuí chéng zǎo xiù?
为谁成早秀?
bù dài zuò nián fāng.
不待作年芳。


相关内容11:

游宝云寺,得唐彦猷为杭州日送客舟中手昼一

余将赴文登,过广陵,而择老移住石塔,相送

金门寺中见李西台与二钱唱和四绝句,戏用其

送酒与崔诚老

记梦回文二首(并叙)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和陶王抚军座送客再送张中·
    胸中有佳处,海瘴不能腓。三年无所愧,十口今同归。汝去莫相怜,我生本无依。相从大块中,几合几......
  • 武昌铜剑歌(并叙)
    供奉官郑文,尝官于武昌。江岸裂,出古铜剑,文得之以遗余。冶铸精巧,非锻冶所成者。雨余江清风......
  • 送煮菜赠包安静先生
    野菜此出珍又珍,送与西邻病酒人。便须起来和热吃,不消洗面裹头巾。...
  • 次韵刘景文见寄
    淮上东来双鲤鱼,巧将书信渡江湖。细看落墨皆松瘦,想见掀髯正鹤孤。烈士家风安用此,书生习气未......
  • 临城道中作(并引)
    予初赴中山,连日风埃,未尝了了见太行也。今将适岭表,颇以是为恨。过临城、内丘,天气忽清彻,......
  • 广陵后园题申公扇子
    露叶风枝晓自匀,绿阴青子净无尘。闲吟绕屋扶疏句,须信渊明是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