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蚕妇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来鹄
2025-07-19

蚕妇

唐代  来鹄  

写人  讽喻  

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

蚕妇翻译及注释

翻译
从早到晚整天采桑多苦辛,
百花盛开季节养蚕忙煞人。
若教村姑了解赏花之类事,
便会冻死富家太太小妞们。

注释
⑴晓夕:早晚。
⑵好花时节:指百花盛开的时节,此时正是采桑大忙的时候,因此说农家妇女“不闲身”。不闲身:没空闲时间。
⑶解:了解,懂得。繁华事:指赏花之类的事。
⑷杀:死,用在动词后边,表示程度。一作“煞”。黄金屋里人:这里指富贵人家的小姐太太们。一说指有权有势的人。黄金屋,语出《武帝故事》:汉代陈婴的曾孙女名叫阿娇,其母为汉武帝姑姑馆陶长公主。武帝幼时,长公主将其抱置膝上,问道:“儿欲得妇否?”又指阿娇问道:“好否?”武帝笑着回答说:“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贮之。”后武帝继位,立阿娇为皇后。后人遂以“黄金屋”指代富贵人家女子的居处。

蚕妇赏析

  人们谈起写蚕妇的诗,自然会提到宋代诗人张俞的《蚕妇》:“昨夜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而晚唐诗人来鹄的《蚕妇》与张俞的《蚕妇》题目相同,内容相似,而写法与格调迥异。来鹄的《蚕妇》不像张俞的《蚕妇》那样,用明显对比的手法概括封建社会阶级对立的现实,而是先从蚕妇整日采桑养蚕的辛苦谈起。

  “晓夕采桑多苦辛”一句紧扣诗题,“晓夕”二字直述采桑叶时问之长,突出劳动的艰苦。从这一句诗中,表现了采桑人的倦容,“多苦辛”三字又表现了作者同情蚕妇的思想感情。接下去诗人明确告诉人们,这些整天采桑叶的蚕妇并不是不爱盛开的百花,而只是在养蚕的大忙季节不得“闲身”而已。

  这首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假设及由这一假设推论出来的结果清楚地说明封建社会谁养活谁这一根本问题。富贵人家的小姐太太们所以能在“好花时节”有闲情逸致去欣赏百花,正是由于这些蚕妇在此时“晓夕采桑”的结果。如果这些蚕妇此时也去千这些“繁华事”,那么,那些“黄金屋里人”只能被‘冻杀”。原来,这些“黄金屋里人”是由这些蚕妇养活的。此两句陡转笔锋,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完全是依靠剥削劳动人民而生活的这一事实。

  全诗笔致冷隽,构思深曲,耐人寻味,在对当时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揭示中,流露出了诗人的愤慨不平之情。运用通俗又略带诙谐的语言,通过叙述与假设的形式,通过暗含的对比,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是这首诗的显著特点。

蚕妇拼音读音参考

cán fù
蚕妇

xiǎo xī cǎi sāng duō kǔ xīn, hǎo huā shí jié bù xián shēn.
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ruò jiào jiě ài fán huá shì, dòng shā huáng jīn wū lǐ rén.
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


相关内容11:

相见欢

淡黄柳·咏柳

芳树

赠黎安二生序

渡黄河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江楼月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
  •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
    江山信美非吾土,漂泊栖迟近百年。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 踏莎行·闲游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
  • 浣溪沙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
  • 踏莎行
    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
  • 长城
    嬴氏设防胡,烝沙筑冤垒。蒙公取勋名,岂算生民死。运畚力不禁,碎身砂碛里。黔黎欲半空,长城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