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过融上人兰若(一作孟浩然诗)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綦毋潜
2025-07-27

过融上人兰若(一作孟浩然诗)

唐代  綦毋潜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过融上人兰若(一作孟浩然诗)作者简介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诗人。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左拾遗,终官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归隐,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终。綦毋潜才名盛于当时,与许多著名诗人如:李颀、王维、张九龄、储光羲、孟浩然、卢象、高适、韦应物过从甚密,其诗清丽典雅,恬淡适然,后人认为他诗风接近王维。《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共26首,内容多为记述与士大夫寻幽访隐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选入《唐诗三百首》。

过融上人兰若(一作孟浩然诗)翻译及注释

诗词:《过融上人兰若(一作孟浩然诗)》
中文译文:登上融化寺时(也称为兰若),山顶的禅室悬挂着僧人的衣裳,窗外没有人影只有溪鸟飞翔。黄昏时分还只走到半山路,却能听到钟声飘荡于翠绿之间。

诗意: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登上融化寺(兰若寺)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景色和氛围。诗中的禅室挂满了僧人的衣裳,寺庙的窗外只有溪鸟在飞翔,形容了这个寺庙宁静幽雅的环境。在黄昏时分,作者只走到半山路,却能听到钟声在山间回荡,象征着此处的寺庙正在斋戒、打坐或诵读经文。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寺庙的景色和寺庙生活的向往和欣赏。

赏析:这首诗以简约的笔墨展现了寺庙的景色和氛围,给人以清幽宁静之感。通过描写禅室上挂着僧人衣裳,窗外溪鸟飞翔的景象,营造了山中的宁静与舒适。诗中黄昏半在下山路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山上雄伟壮丽的景色和隐居者尚未归来的寂静。最后一句“却听钟声连翠微”,巧妙地描绘了远处钟声回荡的情景,也表达了作者对寺庙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整首诗以简洁而清新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山寺的欣赏和渴望,使读者也仿佛置身于静谧的山寺之中。

过融上人兰若(一作孟浩然诗)拼音读音参考

guò róng shàng rén lán rě yī zuò mèng hào rán shī
过融上人兰若(一作孟浩然诗)

shān tóu chán shì guà sēng yī, chuāng wài wú rén xī niǎo fēi.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huáng hūn bàn zài xià shān lù, què tīng zhōng shēng lián cuì wēi.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相关内容11:

沭阳古渡作

林塘怀友

步虚词二首

归来

客游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杂言同用离骚体送张评事襄阳觐省
    黯离堂兮日晚,俨壶觞兮送远。远水霁兮微明,杜蘅秀兮白芷生。波泫泫兮烟幂幂,凝暮色于空碧。纷......
  • 新雨水
    片云风驾雨飞来,顷刻凭看遍九垓。楹外近聆新水响,遥穹一碧见天开。...
  • 题百叶桃花(知制诰时作)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珑。应知侍史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 水调歌头·夜醉西楼为楚英作
    双眸翦秋水,十指露春葱。仙姿不受尘污,缥缈玉芙蓉。舞遍柘枝遗谱,歌尽桃李花团扇,无语到东风......
  • 途中
    悠悠辞鼎邑,去去指金墉。途路盈千里,山川亘百重。风行常有地,云出本多峰。郁郁园中柳,亭亭山......
  • 送李端
    世上许刘桢,洋洋风雅声。客来空改岁,归去未成名。远近天初暮,关河雪半晴。空怀谏书在,回首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