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送于兢补阙赴京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贯休
2025-09-12

送于兢补阙赴京

唐代  贯休  

乱离吾道在,不觉到清时。
得句下雪岳,送君登玉墀。
冷惊蝉韵断,凉触火云隳。
倘遇南来使,无忘问所之。

送于兢补阙赴京作者简介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送于兢补阙赴京翻译及注释

送于兢补阙赴京

乱离吾道在,不觉到清时。
得句下雪岳,送君登玉墀。
冷惊蝉韵断,凉触火云隳。
倘遇南来使,无忘问所之。

诗词的中文译文:
送送兢补阙赴京

我迷失了道路,不知不觉来到了清朝。
领悟了一句话,如雪覆盖了高山,送你去登上玉帝的殿堂。
寒气惊动了蝉声,凉意触及了火云的崩裂。
如果你遇到从南方来的使者,不要忘记向他问候。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贯休在送别兢补阙赴京任职时所作。诗中描绘了离别的情景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诗的前两句“乱离吾道在,不觉到清时。”暗示了诗人对自身道路的迷茫和来到未知时代的不可思议。诗人发现自己竟然来到了清朝时期,对此感到吃惊。

接下来的两句“得句下雪岳,送君登玉墀。”表达了诗人在离别前给兢补阙传授了一句重要的教诲,如雪一般覆盖在巍峨山岳之上,寓意着重要的寄托和期望。送行者送他登上玉皇大帝的殿堂,希望他在新的任职岗位上能有所成就。

后面两句“冷惊蝉韵断,凉触火云隳。”运用冷凉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冷寒的气息打破了蝉声的和谐,凉意触及了火云的崩裂,暗示着变动和不确定。

最后一句“倘遇南来使,无忘问所之。”表达了送行者对兢补阙在新环境中的期望和关切,希望他在南方遇到的使者能向他打听一下情况,并以此来维持联系。

整首诗词用意隐晦,寓意深远,通过唐代时光穿越的情景,表达出送行者对兢补阙未来的期望和祝愿。诗中所运用的冷凉意境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离别的情感。

送于兢补阙赴京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yú jīng bǔ quē fù jīng
送于兢补阙赴京

luàn lí wú dào zài, bù jué dào qīng shí.
乱离吾道在,不觉到清时。
dé jù xià xuě yuè, sòng jūn dēng yù chí.
得句下雪岳,送君登玉墀。
lěng jīng chán yùn duàn, liáng chù huǒ yún huī.
冷惊蝉韵断,凉触火云隳。
tǎng yù nán lái shǐ, wú wàng wèn suǒ zhī.
倘遇南来使,无忘问所之。


相关内容11:

和毛学士舍人早春

别仙客

月夜怀刘秀才

赠许征君

蜀中送人游庐山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赠景和尚院
    藏经看几遍,眉有数条霜。万境心都泯,深冬日亦长。窗虚花木气,衲挂水云乡。时说秋归梦,峰头雪......
  • 华严寺望樊川
    万木叶初红,人家树色中。疏钟摇雨脚,秋水浸云容。雪碛回寒雁,村灯促夜舂。旧山归未得,生计欲......
  • 送僧之安南
    安南千万里,师去趣何长。鬓有炎州雪,心为异国香。退牙山象恶,过海布帆荒。早作归吴计,无忘父......
  • 送卢瞻罢庐陵幕归阌乡
    文行成身事,从知贵得仁。归来还寂寞,何以慰交亲。芳草色似动,胡桃花又新。昌朝有知己,好作谏......
  • 秋夜玩月怀玉霄道士
    光异磨砻出,轮非雕斫成。今宵刚道别,举世勿人争。征妇砧添怨,诗人哭到明。惟宜华顶叟,笙磬有......
  • 送僧归南康
    壳壳学得律,还乡见苦情。远思芳草盛,不入楚山行。帆入汀烟健,经吟戍月清。到乡同学辈,应到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