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题赐砚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汪元量
2025-07-17

题赐砚

宋代  汪元量  

斧柯片石伴幽閒,堪与遗民共号顽。
试忆当时承赐事,墨痕如泪尽成斑。

题赐砚作者简介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题赐砚翻译及注释

《题赐砚》是宋代诗人汪元量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块砚台的景象,并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回忆。

诗中的第一句"斧柯片石伴幽閒"表达了砚台的材质与形状,给人以朴素和坚实的感觉。砚台伴随着幽静的时光,仿佛是作者心灵的伴侣。"堪与遗民共号顽"这句表达了砚台与遗民(指被流放或离开家乡的人们)共同嬉戏玩耍,暗示作者与遗民有相似的命运和感受。

诗的后两句"试忆当时承赐事,墨痕如泪尽成斑"暗示了作者获得这块砚台的经历和情感。作者回忆起当初得到砚台的情景,犹如墨痕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积累,留下斑斑点点的痕迹。这些墨痕可以被视为作者创作的印记,也可以被视为他内心的情感流露。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砚台的深情和回忆。砚台象征着作者的创作之道和情感寄托,与遗民共同度过时光,抚慰内心的困苦。墨痕的比喻则增添了一层诗意,表达了岁月流转中情感的积累和留痕。

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材料的珍视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同时,诗中的情感投射也引发着读者对自己的回忆和情感的共鸣。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汪元量独特的诗歌才华。

题赐砚拼音读音参考

tí cì yàn
题赐砚

fǔ kē piàn shí bàn yōu xián, kān yǔ yí mín gòng hào wán.
斧柯片石伴幽閒,堪与遗民共号顽。
shì yì dāng shí chéng cì shì, mò hén rú lèi jǐn chéng bān.
试忆当时承赐事,墨痕如泪尽成斑。


相关内容11: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八十二

孤山和李鹤田

出居庸关

送琴师毛敏仲北行

追和东坡梅花十绝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西湖旧梦
    六花飞舞似鹅毛,丞相身穿御赐袍。不念长安有贫者,下湖打鼓饮羊羔。...
  • 涪州
    晓立验樯乌,时闻鸟兽呼。斯须风力健,遮莫水程迂。赤岩石稠叠,白盐山独孤。眼前犹有险,不尽更......
  • 庚辰正月旦早朝呈留忠斋
    庭燎明如昼,金壶漏水平。炉烟摇晓色,櫩□□□声。三祝圣人寿,一忠臣子情。新元奏封事,□□□......
  • 蜀相庙
    我谒武侯祠,阴郎草凄凄。当时南阳结庐学龙卧,深山大泽无人知。胡为蜀先主,三顾前致辞。欲烦恢......
  • 戏马台
    台空马尽始知休,枳棘丛边鹿自游。泗水不关兴废事,佛峰空锁古今愁。风吹野甸稻花晚,雨暗山城枫......
  • 和徐季功舒蕲道中二十首
    灊皖归来麦已秋,相从时说白云游。八年不践同安境,梦里山溪记旧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