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送僧归天宁万年禅院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杨亿
2025-09-10

送僧归天宁万年禅院

宋代  杨亿  

暂别云山几度瓜,方袍初日耀兰芽。
吟诗池上生春草,说法庭中散宝华。
桂檝去依随岸柳,松轩归赏赤城霞。
御书满箧新颁得,应向三吴到处夸。

送僧归天宁万年禅院作者简介

杨亿(974—1020)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人。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送僧归天宁万年禅院翻译及注释

《送僧归天宁万年禅院》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杨亿。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暂别云山几度瓜,
方袍初日耀兰芽。
吟诗池上生春草,
说法庭中散宝华。
桂檝去依随岸柳,
松轩归赏赤城霞。
御书满箧新颁得,
应向三吴到处夸。

诗意:
这首诗是杨亿送别一位僧人返回天宁万年禅院的作品。诗人以平和的心境表达了对僧人的祝福和对禅宗修行的赞美。诗中描绘了离别和归去的场景,并表达了对僧人修行成果的欣赏和对其未来的期许。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和禅修元素为背景,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下面是对每个句子的具体分析:

- "暂别云山几度瓜":诗人告别僧人,离开了云山,暂时分别,多次的离别使得情感更加深厚。"瓜"字代指时间的流逝,意味着他们在一起度过的时光已经很长。

- "方袍初日耀兰芽":僧人身着方袍,初日的阳光照耀下,映照着兰芽的翠绿。这句表达了僧人崭新的起步和充满希望的未来。

- "吟诗池上生春草":诗人在吟诗的过程中,池塘边的春草翠绿生长。这句描绘了禅修的环境,表现出诗人心境的宁静和欣喜。

- "说法庭中散宝华":僧人在讲法庭上,传播佛法,散发出宝华的光辉。这里的宝华指的是宝贵的教义和智慧。

- "桂檝去依随岸柳":桂檝是指僧人乘坐的船只,离开时依然受到岸边的柳树的送别。这表达了自然界对僧人的祝福和美好的祝愿。

- "松轩归赏赤城霞":僧人回到了位于赤城的禅院,登上松轩,欣赏赤城山上的晚霞。这句表达了僧人回归禅修的境地,感受到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宁静。

- "御书满箧新颁得":诗人获得了皇家的御书,满满地装满了箧子。这显示了诗人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和荣誉。

- "应向三吴到处夸":三吴是指江南地区,诗人表示应该在江南各地传颂诗人的作品,以展示其成就。

整首诗词以禅修和自然景物为主题,表达了对禅修修行者的祝福和对禅宗的推崇。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禅修元素,诗人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表达了对禅修境地的渴望和对修行者的赞美。诗词意境优美,语言简练,展示了宋代文人的修养和情感。

送僧归天宁万年禅院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sēng guī tiān níng wàn nián chán yuàn
送僧归天宁万年禅院

zàn bié yún shān jǐ dù guā, fāng páo chū rì yào lán yá.
暂别云山几度瓜,方袍初日耀兰芽。
yín shī chí shàng shēng chūn cǎo, shuō fǎ tíng zhōng sàn bǎo huá.
吟诗池上生春草,说法庭中散宝华。
guì jí qù yī suí àn liǔ, sōng xuān guī shǎng chì chéng xiá.
桂檝去依随岸柳,松轩归赏赤城霞。
yù shū mǎn qiè xīn bān dé, yīng xiàng sān wú dào chù kuā.
御书满箧新颁得,应向三吴到处夸。


相关内容11:

十六兄赴韶州從事

史馆阮比部知衢州因归建阳别墅二首

秋雨有怀李寺丞

喜雪二首

次韵和昭收寄银台李舍人之什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西湖二首
    左符千里走或方,喜有西湖六月凉。塞上马归终反覆,泰山鸱饱正飞扬。懒宜鱼鸟心常静,老觉诗书味......
  • 明妃曲二首
    明妃未出汉宫时,秀色倾人人不知。何况一身寸汉地,驱令万里嫁胡儿。喧喧杂虏方满眼,皎皎丹心欲......
  • 太常乐章三十首其二十六武舞第一
    武功既成,缀兆有翼。以节八音,以象七德。俣俣蹲蹲,朱干玉戚。发扬蹈厉,其仪不忒。...
  • 别赋赏花一首
    仙山灵沼五城西,晓日花光照彩霓。露濯冰蠶铺瑞锦,风吹水麝拆香脐。芳葩散採添蜂蜜,红片狂飘雜......
  • 次韵和酬永嘉聂從事除夜之什
    三百六旬今夜尽,寥寥虚室独凝神。莲城五鼓欲催晓,梅岭一枝先报春。邹律渐吹阴谷暖,尧蓂看榜土......
  • 择良上人归天台
    片席然犀经水府,几程登陆望霞標。吟情晚日繁云合,归路秋风密叶凋。行道六时庐岳漏,浮杯千里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