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挽宜人李氏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曾丰
2025-07-15

挽宜人李氏

宋代  曾丰  

僧戒阿谁受,法仪何处迎。
两回经梦境,三叹悟人生。
食已难为强,衣犹不惮更。
得非禅力重,去住目由情。

挽宜人李氏翻译及注释

《挽宜人李氏》是宋代诗人曾丰所作,它描述了一个僧人对于修行和人生的思考。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挽宜人李氏

僧戒阿谁受,法仪何处迎。
两回经梦境,三叹悟人生。
食已难为强,衣犹不惮更。
得非禅力重,去住目由情。

中文译文:
我惋惜那位可爱的李氏,他接受了僧人的戒律,但不知道在哪里追寻佛法的神圣仪式。
他两次在梦中阅读经文,三次叹息觉悟人生的意义。
他虽然吃的艰辛,但仍然坚持;衣服虽然破旧,却从不嫌弃。
他认为修行并非只靠冥想,而是要根据内心的情感来决定去与留。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僧人对于修行和人生的思考与感慨。诗人曾丰通过写李氏的境遇和心境,传达了一种深邃的禅意和对人生的领悟。

诗中的“僧戒阿谁受,法仪何处迎”表达了对李氏接受僧人戒律和寻求佛法的敬佩之情。僧人的戒律和佛法仪式被视为修行的基础,而李氏对此的执着和追求使人钦佩不已。

接着,诗人提到李氏在梦中两次阅读经文,三次叹息觉悟人生的意义。这表明李氏对于佛法的理解超越了纸面上的文字,通过梦境与灵魂的交流,他更深入地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诗中的“食已难为强,衣犹不惮更”表现了李氏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尽管他吃的艰辛,衣着破旧,但他仍然坚持不懈,不畏艰辛。这种简朴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修行者对于物质欲望的超越,以及对内心清净的追求。

最后两句“得非禅力重,去住目由情”表明了诗人对于修行的理解。他认为修行并非只依赖冥想和禅修的力量,而是要根据内心的情感和体悟来决定行动与停留。修行的目标在于超越世俗的束缚,以内心的善良和智慧来引导自己的行为。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李氏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深思熟虑的僧人对于修行和人生的领悟。诗人曾丰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禅意的表达,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真谛和修行的意义。

挽宜人李氏拼音读音参考

wǎn yí rén lǐ shì
挽宜人李氏

sēng jiè ā shuí shòu, fǎ yí hé chǔ yíng.
僧戒阿谁受,法仪何处迎。
liǎng huí jīng mèng jìng, sān tàn wù rén shēng.
两回经梦境,三叹悟人生。
shí yǐ nán wéi qiáng, yī yóu bù dàn gèng.
食已难为强,衣犹不惮更。
dé fēi chán lì zhòng, qù zhù mù yóu qíng.
得非禅力重,去住目由情。


相关内容11:

上时相

题李师儒上舍稽古堂

新淦陆伯仁过我钱塘逆旅中漫出诗篇辄蒙赏音

自是妾之罪

泷冈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寿周枢密四首
    元气自子始,入申为至清。况在申中央,其气尤粹精。金风冷飕飕,玉寒露泠泠。人间物莫当,夜堕文......
  • 八月六日送巩帅邮亭上
    有时夜燕归乘月,未始晨兴出戴星。半载初逢迎送事,五更已至短长亭。...
  • 载欣
    伯牙家有焦尾琴,朱弦长挂窗壁阴。出大都邑初何心,直为钟期旧知音。玉轸调罢不自禁,声谐匏土革......
  • 静听鸟相喧
    静听鸟相喧,其中有意存。提壶爱宾客,脱袴惜儿孙。气结辽城怨,声衔蜀帝冤。阿谁能细译,收拾入......
  • 秩升得朝散告归
    名似龙肝尔,实如鸡肋然。言之为下汗,爱者至垂涎。儿辈喜忘寐,臧徒舞欲颠。未深知我意,再拜贺......
  • 道边梅
    本随馹使上长安,非到中途意便阑。为念征夫行旅苦,与生满舌绕牙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