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清平乐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晁补之
2025-07-19

清平乐

宋代  晁补之  

初中文言文  莲花  品格  抒怀  

寒风雁度。
声向千门去。
也到文闱校文处。
也到文君绣户。
背灯解带惊魂。
长安此夜秋声。
早是夜寒不寐,五更风雨无情。

清平乐作者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清平乐翻译及注释

《清平乐》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晁补之。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寒风雁度。
声向千门去。
也到文闱校文处。
也到文君绣户。
背灯解带惊魂。
长安此夜秋声。
早是夜寒不寐,
五更风雨无情。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秋夜景象。北风凛冽,候鸟南飞。它们的声音传到了千家万户。无论是在文闱的考场,还是在文君的绣房,都能听到这些声音。夜晚,背着灯,解开衣带的人受到了惊吓。长安城中此时传来的声音充满了秋天的气息。在这个寒冷的夜晚,早已无法入眠,五更时分的风雨更是让人感到无情。

赏析:
《清平乐》通过描绘寒冷的秋夜景象,展现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诗中使用了寒风和候鸟南飞的意象,表达了秋天的严寒和季节变迁的无情。在夜晚的安静中,作者通过描述人们的行为和感受,进一步突出了这种凄凉的氛围。背灯解带的人受到惊吓,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寂静和恐惧感。整首诗以长安城为背景,通过描绘秋天的声音和气息,使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于时光流转和世事无常的思考。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凄凉的意象,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人生无常和时光流转的感慨。通过对于寒冷秋夜的描绘,作者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无奈和对于岁月的感慨。整首诗以凄凉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赋予了读者一种思索和共鸣的空间,使人不禁陷入对于生命和时光的思考。

清平乐拼音读音参考

qīng píng lè
清平乐

hán fēng yàn dù.
寒风雁度。
shēng xiàng qiān mén qù.
声向千门去。
yě dào wén wéi xiào wén chù.
也到文闱校文处。
yě dào wén jūn xiù hù.
也到文君绣户。
bèi dēng jiě dài jīng hún.
背灯解带惊魂。
cháng ān cǐ yè qiū shēng.
长安此夜秋声。
zǎo shì yè hán bù mèi, wǔ gēng fēng yǔ wú qíng.
早是夜寒不寐,五更风雨无情。


相关内容11:

思越人

南乡子(二之二)

惜分飞(别吴作)

浣沙溪(黄钟)

清平乐(二之一)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丁香结(商调)
    苍藓沿阶,冷萤黏屋,庭树望秋先陨。渐雨凄风迅。淡暮色,倍觉园林清润。汉姬纨扇在,重吟玩、弃......
  • 南乡子
    世所谓英英、盼盼者。盼卒,英嫁,而盼之子莹,颇有家风,而曹妓未有显者,黄楼不可胜也。作南乡......
  • 一落索(双调·第二)
    杜宇思归声苦。和春催去。倚阑一霎酒旗风,任扑面、桃花雨。目断陇云江树。难逢尺素。落霞隐隐日......
  • 木兰花(汝阴湖上同东坡用六一韵)
    湖平木落摇空阔。叶底流泉鸣复咽,酒边清漏往时同,花里朱弦纤手抹。风光过手春冰滑。十事违人常......
  • 风流子(大石秋怨·秋景)
    枫林凋晚叶,关河迥,楚客惨将归。望一川暝霭,雁声哀怨,半规凉月,人影参差。酒醒后,泪花销凤......
  • 醉春风
    楼外屏山秀。凭阑新梦后。归云何许误心期,候候候。到陇梅花,渡江桃叶,断魂招手。楚制汗衫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