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已亥杂诗 151诗意和翻译_清代诗人龚自珍
2025-09-09

已亥杂诗 151

清代  龚自珍  

小别湖山劫外天,生还如证第三禅。
台宗晤后无来去,人道苍茫十四年。

已亥杂诗 151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已亥杂诗 151翻译及注释

《已亥杂诗 151》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在湖山之地度过了十四年的流亡生涯后的心情和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小别湖山劫外天,
生还如证第三禅。
台宗晤后无来去,
人道苍茫十四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湖山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在流亡期间的心境和思考。首句“小别湖山劫外天”,描绘了作者离开湖山之地的情景,将湖山与外界的天空相对照,突显了作者的离愁别绪。接着,诗中提到“生还如证第三禅”,表达了作者在流亡中的生存状态,以及他对生命的思考和领悟。这里的“第三禅”可以理解为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作者通过流亡的经历,获得了对生命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接下来的两句“台宗晤后无来去,人道苍茫十四年”,表达了作者与台宗(指清朝统治者)见面后,再也无法回到过去的生活,流亡的岁月也已经过去了十四年。这里的“台宗”可以理解为权力和统治的象征,作者通过与台宗的会面,意识到自己已经无法回到过去的生活,人生的道路也变得模糊和苍茫。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湖山、流亡和与台宗的会面,表达了作者在流亡岁月中的心情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中的意象和语言简练而深刻,给人以思索和共鸣的空间。同时,这首诗词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和时代的关注,对权力和命运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

已亥杂诗 151拼音读音参考

yǐ hài zá shī 151
已亥杂诗 151

xiǎo bié hú shān jié wài tiān, shēng huán rú zhèng dì sān chán.
小别湖山劫外天,生还如证第三禅。
tái zōng wù hòu wú lái qù, rén dào cāng máng shí sì nián.
台宗晤后无来去,人道苍茫十四年。


相关内容11:

已亥杂诗 244

已亥杂诗 269

和张文裕安寒十首

送李益之侍郎致政归庐山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和秉国芙蓉五章
    但见涉江求水际,岂知缘木采霜中。微红未肯全衰歇,正似酡颜鹤发翁。...
  • 已亥杂诗 232
    诗谶吾生信有之,预怜夜雨闭门时。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 已亥杂诗 129
    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
  • 已亥杂诗 160
    眼前石屋著书象,三世十方齐现身。各搦著书一枝笔,各有洞天石屋春。...
  • 和张文裕安寒十首
    何处安寒好,初寒游奕园。林间叶未尽,篱底菊犹存。结竹为庵小,开炉冓火温。谁言处城市,岭寂似......
  • 已亥杂诗 133
    过江籍甚颜光禄,又作山中老树看。赖是元龙楼百尺,雄谈夜半斗牛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