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登封道中三绝 轘辕道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辙
2025-07-23

登封道中三绝 轘辕道

宋代  苏辙  

青山欲上疑无路,涧道相萦九十盘。
东望嵩高分草木,回瞻原隰涌波澜。

登封道中三绝 轘辕道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登封道中三绝 轘辕道翻译及注释

《登封道中三绝 轘辕道》是苏辙所作,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登上登封道的景象。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青山欲上疑无路,
涧道相萦九十盘。
东望嵩高分草木,
回瞻原隰涌波澜。

诗意:
这首诗词表现了苏辙登上登封道的过程和所见所感。诗人看到青山高耸入云,但山势陡峭,给人一种欲上而无路可寻的错觉。蜿蜒的涧道像九十个盘旋的环节,环绕在山脚下,给人一种弯道连绵的感觉。诗人东望远处的嵩山,山巅上分布着茂密的草木,给人一种郁郁葱葱的景象。回头望向原始的沼泽湖泊,波浪起伏,波澜壮阔。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势和道路的形象,展示了作者在登封道上的所见所感。首句“青山欲上疑无路”运用了修辞手法,通过疑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诗人登山的困惑和迷茫。接着,“涧道相萦九十盘”描绘了道路的曲折蜿蜒,给人一种犹如蛇行的形象,同时也增加了登山的艰辛感。诗人通过对远处嵩山的描绘,展示了山峰的高耸和山间的茂密植被,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最后一句“回瞻原隰涌波澜”通过回望原隰的湖泊,表达了波澜壮阔的景象,给人一种宏大的气势。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描绘山势、道路和自然景观,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面对险峻的登山之路时的内心矛盾与迷茫。整体上,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在登封道上的旅程和所感所思,展示了自然的壮丽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登封道中三绝 轘辕道拼音读音参考

dēng fēng dào zhōng sān jué huán yuán dào
登封道中三绝 轘辕道

qīng shān yù shàng yí wú lù, jiàn dào xiāng yíng jiǔ shí pán.
青山欲上疑无路,涧道相萦九十盘。
dōng wàng sōng gāo fēn cǎo mù, huí zhān yuán xí yǒng bō lán.
东望嵩高分草木,回瞻原隰涌波澜。


相关内容11:

寒食游南湖三首

和子瞻濠州七绝观鱼台

和子瞻涡口遇风

记岁首乡俗寄子瞻二首其一踏青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其十一梁山洎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巫山庙乌
    巫庙真人古列仙,高心独爱玉炉烟。饥乌巧会行人意,来去纷纷噪客船。...
  • 丙戌十月二十三日大雪
    秋成粟满仓,冬藏雪盈尺。天意愍无辜,岁事了不逆。谁言丰年中,遭此大泉厄。肉好虽甚精,十百非......
  • 逊往泉城获麦
    少年食稻不食粟,老居颍川稻不足。人言小麦胜西川,雪花落磨煮成玉。冷淘槐叶冰上齿,汤饼羊羹火......
  • 次韵门下吕相公车驾视学
    未识吾君龙凤章,诸儒望幸久南庠。辇回原庙初移跸,鹭集西雝已著行。执爵稍前疑问道,献琛不日数......
  • 次韵李公择以惠泉答章子厚新茶二首
    新诗态度霭春云,肯把篇章妄与人。性似好茶常自养,交如泉水久弥亲。睡浓正想罗声发,食饱尤便粥......
  • 次韵毛君留别
    问天乞得不訾身,屈指人间今几人。鱼纵江潭真窟宅,鹤飞松岭倍精神。清风吹雨停归骑,旧圃留花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