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正月十八日四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张耒
2025-09-09

正月十八日四首

宋代  张耒  

收灯城市接荒村,翁媪耽眠日已暾。
何事牧童能早起,缓驱白牯出柴门。

正月十八日四首作者简介

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正月十八日四首翻译及注释

《正月十八日四首》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收灯城市接荒村,
翁媪耽眠日已暾。
何事牧童能早起,
缓驱白牯出柴门。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正月十八这一清晨的景象。城市和农村逐渐收起了夜晚的灯火,老人们仍沉浸在懒散的睡眠中。然而,牧童却能够早早起床,悠闲地赶着白色的牛,推开柴门,出去采集柴火。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城市与农村的对比,以及对老人和牧童不同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宁静和自然的节奏。首句“收灯城市接荒村”中的“收灯”一词,表达了城市夜晚的结束,而“接荒村”则强调了农村的质朴和自然。第二句“翁媪耽眠日已暾”通过描绘老人沉睡的状态来突出他们的悠闲和安逸。接着,诗人提出疑问:“何事牧童能早起”,暗示牧童的早起与老人们的懒散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两句“缓驱白牯出柴门”以形象的方式描绘了牧童推开柴门,驱赶着白色的牛去采集柴火,进一步强调了农村生活的朴素和自给自足。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城市与农村的差异,以及年轻人和老年人的生活态度的反差。诗人对农村的描绘充满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农村生活的艰辛和劳动。整体上,这首诗词在表现自然景物的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正月十八日四首拼音读音参考

zhēng yuè shí bā rì sì shǒu
正月十八日四首

shōu dēng chéng shì jiē huāng cūn, wēng ǎo dān mián rì yǐ tūn.
收灯城市接荒村,翁媪耽眠日已暾。
hé shì mù tóng néng zǎo qǐ, huǎn qū bái gǔ chū zhài mén.
何事牧童能早起,缓驱白牯出柴门。


相关内容11:

自干明移居柯山何氏第令秬秸先葺所居

直庐联句

衣客

端居二首

冬节小不佳怀正叔老兄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赠江瞻道
    我行于四方,其所急者友。呜呼得之难,百不一邂逅。人心不可齐,若十指于手。随其短与长,亦各有......
  • 殷浩
    田野高风过有熏,庙堂经画竟无闻。固应竹马思元子,江左兴亡不在君。...
  • 昔苏先生游庐山诗云平日怀真赏神游杳霭间如
    人生孰非梦,梦里见庐山。若了元无梦,何曾有往还。...
  • 东斋杂咏{皂荚}
    畿县尘埃不可论,故山乔木尚能存。不绿去垢须青荚,自爱苍鳞百岁根。...
  • 夜间风雨有感
    留滞招提未是归,卧闻秋雨响疏篱。何当粗息飘萍恨,却诵僧窗听雨诗。...
  • 送周六赴濠州户曹二首
    从来悟道不由书,觌面相呈已有余。麈尾花飞终不近,濠梁古鬼解揶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