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韩协律相送精舍读书四韵奉寄呈陆补阙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朱庆馀
2025-07-19

韩协律相送精舍读书四韵奉寄呈陆补阙

唐代  朱庆馀  

白鹤西山别,更看上去船。
遥知寻寺路,应念宿江烟。
到处无闲日,回期已隔年。
何因陪夜坐,清论谏臣边。

韩协律相送精舍读书四韵奉寄呈陆补阙作者简介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

韩协律相送精舍读书四韵奉寄呈陆补阙翻译及注释

诗词:《韩协律相送精舍读书四韵奉寄呈陆补阙》
朝代:唐代
作者:朱庆馀

白鹤西山别,更看上去船。
遥知寻寺路,应念宿江烟。
到处无闲日,回期已隔年。
何因陪夜坐,清论谏臣边。

中文译文:
白鹤在西山边分别,再看船只向上游驶去。
遥远地知道你将寻找寺庙的路,应该会思念起宿在江边的烟雾。
到处都没有闲暇的日子,回程的日子已经隔了一年。
为何要共同守夜坐,进行清晰而有见地的边疆谏言。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朱庆馀所写,题目是《韩协律相送精舍读书四韵奉寄呈陆补阙》。诗中描绘了一幅离别之景,表达了思念和边疆忧虑之情。

首句“白鹤西山别,更看上去船”描绘了离别时白鹤飞翔、船只驶离的情景,凸显诗人即将离别的心情。

接下来的两句“遥知寻寺路,应念宿江烟”,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后朋友行程的关心和对江畔烟雾的思念之情。

第四句“到处无闲日,回期已隔年”,表达了诗人在外游历的忙碌和时间的流逝,离别已经有一年之久,再次聚首的时机不易。

最后两句“何因陪夜坐,清论谏臣边”,抒发了诗人与朋友夜晚相聚的情景,以及他们共同讨论边疆事务的精神。这里的“清论谏臣边”意味着他们对国家边境事务的忧虑和关心,诗人的朋友可能是一位官员。

整首诗通过描绘离别情景和表达对朋友的思念,展现了人情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也透露出对国家和边疆事务的担忧。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并引发读者对友情、离别和国家大事的思考。

韩协律相送精舍读书四韵奉寄呈陆补阙拼音读音参考

hán xié lǜ xiāng sòng jīng shè dú shū sì yùn fèng jì chéng lù bǔ quē
韩协律相送精舍读书四韵奉寄呈陆补阙

bái hè xī shān bié, gèng kàn shang qu chuán.
白鹤西山别,更看上去船。
yáo zhī xún sì lù, yīng niàn sù jiāng yān.
遥知寻寺路,应念宿江烟。
dào chù wú xián rì, huí qī yǐ gé nián.
到处无闲日,回期已隔年。
hé yīn péi yè zuò, qīng lùn jiàn chén biān.
何因陪夜坐,清论谏臣边。


相关内容11:

访刘君

题断金集后(一作令狐楚诗)

寄襄阳章孝标

寄题商洛王隐居

上巳乐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宣武军镇作
    天兵十万勇如貔,正是酬恩报国时。汴水波澜喧鼓角,隋堤杨柳拂旌旗。前驱红旆关西将,坐间青娥赵......
  • 答李昌期
    三山载群仙,峨峨咸浪中。云衣剪不得,此路安可从。我生亦何事,出门如飞蓬。白日又黄昏,所悲瑶......
  • 偶作
    遍识青霄路上人,相逢只是语逡巡。可胜饮尽江南酒,岁月犹残李白身。...
  • 题灵隐寺师一上人十韵
    八十空门子,深山土木骸。片衣闲自衲,单食老长斋。道性终能遣,人情少不乖。樔枸居上院,薜荔俯......
  • 周员外席上观柘枝(一作周员外出双舞柘枝妓)
    画鼓拖环锦臂攘,小娥双换舞衣裳。金丝蹙雾红衫薄,银蔓垂花紫带长。鸾影乍回头并举,凤声初歇翅......
  • 榜句
    伶俜乖拙两何如,昼泥琴声夜泥书。数拍胡笳弹未熟,故人新命画胡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