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平戎辞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王涯
2025-09-05

平戎辞

唐代  王涯  

太白秋高助发兵,长风夜卷虏尘清。
男儿解却腰间剑,喜见从王道化平。

平戎辞作者简介

王涯〔唐〕(764~835))字广津,太原人。约生于唐代宗广德二年,卒于文宗太和九年,年约七十余岁。博学工文。梁肃异其才,荐于陆贽。贞元八年,(公元七九二年)擢进士,又举宏辞。再调蓝田尉。久之,以左拾遗为翰林学士,进起居舍人。元和时,累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穆宗立,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文宗时,以吏部尚书代王播总盐铁,为政刻急,始变法,益其税以济用度,民生益困。

平戎辞翻译及注释

《平戎辞》是唐代诗人王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太白秋天高悬,助我发动兵马。
长风夜晚卷起蒙古虏寇的尘埃,使天空清澈明亮。
勇士将剑解下腰间,喜见王道化解战乱,实现和平。

诗意:
这首诗词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追求。诗中太白秋高的景象象征着希望和胜利的到来,长风夜卷虏尘清则意味着蒙古虏寇即将被驱逐,带来国家的安宁与繁荣。男儿解下腰间的剑表示战争结束,喜见从王道化平则表达了对和平和正义的赞美和渴望。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向往。太白秋高助发兵的描写,既是对胜利的预示,也是对国家兴旺的期盼。长风夜卷虏尘清的场景描绘了战胜敌寇、重获清净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男儿解却腰间剑的行动,象征着战争的结束和和平的到来,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敬佩。喜见从王道化平的描述则表达了对正义和道义的追求,对国家和人民幸福的期盼。

整首诗词情感激昂,措辞简练而有力,通过对战争与和平的对比,展现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战乱的痛苦,并表明了战争结束后的喜悦和对和平的热爱。这首诗词通过对战争与和平的描绘,给人以希望和勇气,鼓舞了人们追求和平的决心。

平戎辞拼音读音参考

píng róng cí
平戎辞

tài bái qiū gāo zhù fā bīng, cháng fēng yè juǎn lǔ chén qīng.
太白秋高助发兵,长风夜卷虏尘清。
nán ér jiě què yāo jiān jiàn, xǐ jiàn cóng wáng dào huà píng.
男儿解却腰间剑,喜见从王道化平。


相关内容11:

送郑十校理得洛字

秋夜寄僧(一作秋夜寄弘济上人)

谢真人还旧山

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梁之馀保荆衡巴巫…为苞枿第六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镇州初归
    别来杨柳街头树,摆弄春风只欲飞。还有小园桃李在,留花不发待郎归。...
  • 送戴端公赴容州
    分命诸侯重,葳蕤绣服香。八蛮治险阻,千骑蹋繁霜。山断旌旗出,天晴剑珮光。还将小戴礼,远出化......
  • 题梨岭
    南北风烟即异方,连峰危栈倚苍苍。哀猿咽水偏高处,谁不沾衣望故乡。...
  • 送张侍郎(张贾,时自兵侍为华州)
    司徒东镇驰书谒,丞相西来走马迎。两府元臣今转密,一方逋寇不难平。...
  • 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
    三秋端正月,今夜出东溟。对日犹分势,腾天渐吐灵。未高烝远气,半上霁孤形。赫奕当躔次,虚徐度......
  • 嘲鼾睡
    澹师昼睡时,声气一何猥。顽飙吹肥脂,坑谷相嵬磊。雄哮乍咽绝,每发壮益倍。有如阿鼻尸,长唤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