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西崦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曾几
2025-07-19

西崦

宋代  曾几  

一重仍一掩,少有外人知。
杖屦归来处,斜阳隐半规。

西崦作者简介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西崦翻译及注释

诗词:《西崦》

一重仍一掩,
少有外人知。
杖屦归来处,
斜阳隐半规。

中文译文:
一重门仍然半掩,
很少有外人知晓。
拄着拐杖、穿着草履归来的地方,
夕阳倾斜,隐约映照着半圆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景观,表达了一种禅意和隐逸的情怀。

诗的前两句写道:“一重门仍然半掩,很少有外人知晓。”这句描绘了一道门,门只开了一半,暗示着这是一个隐蔽的地方,很少有人知道或者进入。这里的“门”可以理解为一个隐喻,代表着诗人内心深处的世界或者一种隐秘的境地。

接下来的两句写到:“拄着拐杖、穿着草履归来的地方,夕阳倾斜,隐约映照着半圆形。”这里描绘了一个归途中的景象,诗人拄着拐杖、穿着草履,归途中的他在夕阳的余晖下,看到了一片斜阳照射的景色,形成了一个隐约的半圆形光影。这里的“归来处”可以理解为诗人回归自然、回归内心的地方,他在这个地方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宁静。

整首诗以简约的笔法勾勒出一幅宁静、隐逸的景象,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诗中的“西崦”可能是一个地名,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片隐秘之地。通过描绘门的半掩和归途中的景色,诗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和内心深处的追求和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遥远的感觉,引发读者对于内心世界和自然之美的思考。

西崦拼音读音参考

xī yān
西崦

yī zhòng réng yī yǎn, shǎo yǒu wài rén zhī.
一重仍一掩,少有外人知。
zhàng jù guī lái chù, xié yáng yǐn bàn guī.
杖屦归来处,斜阳隐半规。


相关内容11:

大热欲过广寿寺谒韩子苍追凉先之以诗

和张屯田雪中朝拜天庆观

长安李晦叔醉老庵

兴平原上赤热因寄永寿同年

普州三亭·东溪亭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赠歙州妓
    滟滟横波思有余,庾楼明月堕云初。扬州寒食春风市,看遍花枝尽不如。...
  • 山城秋日野望感事书怀诗五章呈吴龙图
    岩谷雨余生晚烟,高城危阁坐萧然。侧身仕路本谁使,回首家山空自怜。远信断来从过雁,苦吟多后敌......
  • 寒蜩
    山月满地流金波,寒蜩向秋鸣更多。大都时节使如此,止尔不得将奈何。...
  • 江上逢许逸人
    是非处处生尘埃,惟君襟抱无嫌猜。收帆依雁湓浦宿,带雨别僧衡岳回。芳樽稍驻落日唱,醉袖更拂长......
  • 许公华遗潘衡墨云其女所造也
    潘公之墨东坡诀,只今有女能传业。许郎来自大江西,手探玄圭出箱箧。磨挲熟视家风在,款识明明笔......
  • 彭山县君
    公馆静寥寥,园亭景物饶。溪光明短彴,枝影荫危谯。山鸟忽双下,池鱼时一跳。主人王事简,文酒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