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望淮口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安石
2025-09-05

望淮口

宋代  王安石  

白烟弥漫接天涯,黯黯长空一道斜。
有似钱塘江上望,晚潮初落见平沙。

望淮口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望淮口翻译及注释

《望淮口》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站在淮河口边远眺的景象,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内心情感的抒发。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白烟弥漫接天涯,
黯黯长空一道斜。
有似钱塘江上望,
晚潮初落见平沙。

诗词的中文译文大致为:
远处白烟弥漫,似乎延伸至天涯;
昏暗的长空中斜斜地划过一道云痕。
宛如站在钱塘江畔远望,
晚潮刚落时,平坦的沙滩显露出来。

这首诗词通过对淮河口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感悟。以下是对诗意和赏析的解析:

诗意:
《望淮口》通过描绘淮河口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诗中的白烟、长空、钱塘江和平沙等景物,以其具体形象和意象的叠加,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赏析:
1. 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中的白烟、长空、钱塘江和平沙等词语,通过形象的描绘,营造出了一幅自然景色的画面。白烟弥漫、长空昏暗、晚潮落下的平沙,给人以宁静、辽阔和壮美的感觉。

2. 情感的抒发:诗中的景物描写并不仅仅停留在客观的描绘上,更多地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作者通过对淮河口景色的观察,借景抒发内心的情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时光流转的思索。

3. 诗意的延伸:诗中借景抒发的情感和思考并不仅仅局限于淮河口的景色,更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哲理。白烟弥漫、长空昏暗,给人以时光流转、生命无常的感悟。而晚潮初落、平沙显露,暗示着事物的变化和沉淀,以及人生的起伏和平静。

总的来说,《望淮口》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时光流转和生命哲理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感悟。这首诗词既具有具体的景物描写,又蕴含了深邃的意蕴,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望淮口拼音读音参考

wàng huái kǒu
望淮口

bái yān mí màn jiē tiān yá, àn àn cháng kōng yī dào xié.
白烟弥漫接天涯,黯黯长空一道斜。
yǒu shì qián táng jiāng shàng wàng, wǎn cháo chū luò jiàn píng shā.
有似钱塘江上望,晚潮初落见平沙。


相关内容11:

五柳

见鹦鹉戏作四句

世故

示安大师

示杨德逢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结屋山涧曲
    结屋山涧曲,挂瓢秋树颠。鸣不中律吕,时时惊我眠。吾儿亦恶聒,肋力事弃捐。止我为尔歌,不如恣......
  • 即席
    曲沼融融泮尽澌,暖烟笼瓦碧参差。人情共恨春犹浅,不问寒梅有几枝。...
  • 送张拱微出都
    归卧不自得,出门无所投。独寻城隅水,送子因远游。荒林缠悲风,惨惨吹驼裘。捉手共笑语,顾瞻中......
  • 史教授独善堂
    湖海十年旧,林塘三亩余。静非谈者隐,贫胜富人居。列鼎亦何有,幅巾聊自如。犹应不独善,学子满......
  • 众人
    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颂声交作莽岂贤,四国流言旦犹圣。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铢两为......
  • 题半山寺壁二首
    寒时暖处坐,热时凉处行。众生不异佛,佛即是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