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虢州西山亭子送范端公(得浓字)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岑参
2025-09-04

虢州西山亭子送范端公(得浓字)

唐代  岑参  

百尺红亭对万峰,平明相送到斋钟。
骢马劝君皆卸却,使君家酝旧来浓。

虢州西山亭子送范端公(得浓字)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虢州西山亭子送范端公(得浓字)翻译及注释

《虢州西山亭子送范端公(得浓字)》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百尺高的红色亭子矗立在万峰之间,
清晨,我与范端公一同送别,直到斋戒的钟声。
高贵的骢马都被要求卸下鞍辔,
让使君品尝家中酝酿已久的浓酒。

诗意:
这首诗以虢州西山亭子为背景,描绘了岑参与范端公一同送别的情景。通过对景物、人物和情感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友情、离别和深情的情感。

赏析:
1. 自然景观描写:诗人以“百尺红亭”和“万峰”勾勒出虢州西山的壮美景色,给读者带来了视觉上的震撼。红亭高耸,万峰环绕,展现出山水之间的壮阔气势。

2. 友情与离别:诗中的主人公范端公即将离开,诗人岑参相伴送别。这种友情和离别的情感在整首诗中贯穿始终,凸显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和相互依存。

3. 骢马意象:诗中的“骢马”象征着范端公身份的高贵,而“卸却”鞍辔则体现了离开官场、安享清福的意愿。这也是一种离情别绪的象征。

4. 酒与情感:最后两句“使君家酝旧来浓”直接点明了主人公使君家中的浓酒,它不仅是实际的款待,更暗示了长久以来的情感积淀。浓酒折射出使君深情厚意,也是表达离别之时内心的情感寄托。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人物情感和象征意象的巧妙融合,展现了唐代文人的离情别绪和情感交融。作者巧妙地通过景物和情感的交织,传达了深情厚意,表达了友情与离别的主题,使这首诗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和山水意境。

虢州西山亭子送范端公(得浓字)拼音读音参考

guó zhōu xī shān tíng zi sòng fàn duān gōng dé nóng zì
虢州西山亭子送范端公(得浓字)

bǎi chǐ hóng tíng duì wàn fēng, píng míng xiāng sòng dào zhāi zhōng.
百尺红亭对万峰,平明相送到斋钟。
cōng mǎ quàn jūn jiē xiè què, shǐ jūn jiā yùn jiù lái nóng.
骢马劝君皆卸却,使君家酝旧来浓。


相关内容11:

早朝日寄所知

戏题诸判官厅壁

同舍弟佶、班、韦二员外秋苔对之成咏

长安晓望,寄崔补阙(一作司空曙诗)

朝拜元陵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赠鉴上人(一作赠别筌公)
    律仪传教诱,僧腊老烟霄。树色依禅诵,泉声入寂寥。宝龛经末劫,画壁见南朝。深竹风开合,寒潭月......
  • 裴侍御见赠斑竹杖
    骚人夸竹杖,赠我意何深。万点湘妃泪,三年贾谊心。愿持终白首,谁道贵黄金。他日归愚谷,偏宜绿......
  • 送蔡十二之海上(时在卫中)
    黯然何所为,相对但悲酸。季弟念离别,贤兄救急难。河流冰处尽,海路雪中寒。尚有南飞雁,知君不......
  • 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
    故人亦不遇,异县久栖托。辛勤失路意,感叹登楼作。清晨眺原野,独立穷寥廓。云散芒砀山,水还睢......
  • 送裴秀才贡举
    儒衣羞此别,去抵汉公卿。宾贡年犹少,篇章艺已成。临流惜暮景,话别起乡情。离酌不辞醉,西江春......
  • 观王美人海图障子
    宋玉东家女,常怀物外多。自从图渤海,谁为觅湘娥。白鹭栖脂粉,赪鲂跃绮罗。仍怜转娇眼,别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