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紫岩杂咏·坳池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曾协
2025-09-09

紫岩杂咏·坳池

宋代  曾协  

峭绝崩云处,泓澄忽此逢。
宁知一勺水,清润入千峰。

紫岩杂咏·坳池作者简介

曾协(?-1173)字同季,号云庄。南丰(今属江西省)人。南宋诗人。著名宋朝官吏。曾肇之孙。曾巩之侄孙。宋绍兴年间,举进士不第,以荫授长兴、迁嵊县丞,继为镇江、临安通判。孝宗乾道七年(1171)知吉州,改抚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五四、 五五),终知永州(今湖南零陵)。乾道九年(1173)卒。善诗文。世称“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

紫岩杂咏·坳池翻译及注释

紫岩杂咏·坳池

峭绝崩云处,
泓澄忽此逢。
宁知一勺水,
清润入千峰。

【中文译文】
紫岩之中的杂咏·坳池

峭岩高耸,云雾翻滚之处,
泓泉清澈,突然遇见。
谁能知晓一勺水,
润泽清澈,流入千峰之中。

【诗意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名为「坳池」的景观。诗中以短小的篇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受。诗人曾协以峭岩高耸、云雾翻滚的描写,形容了紫岩峻峭的地貌和浓厚的云雾氛围。接着,忽然出现的泓泉清澈明亮,给整个景色增添了一丝清新的色彩。

在这片高耸的峭岩之间,作者发现了一个坳池,坳池中的水清澈而纯净。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他问道:「谁能知晓一勺水?」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这片自然景色中微小细节的关注和敬畏之情。一勺水虽微不足道,但它所带来的清润和润泽却能流入千峰之中,给大自然增添了生机和美感。

整首诗以简练的文字勾勒出了峭岩和泓泉的景象,通过对微小细节的观察,诗人传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之情。这首诗引发读者对自然之美和人与自然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同时也展示了宋代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感洞察力。

总之,这首诗词以简洁而质朴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微小之美的欣赏和珍视。

紫岩杂咏·坳池拼音读音参考

zǐ yán zá yǒng ào chí
紫岩杂咏·坳池

qiào jué bēng yún chù, hóng chéng hū cǐ féng.
峭绝崩云处,泓澄忽此逢。
níng zhī yī sháo shuǐ, qīng rùn rù qiān fēng.
宁知一勺水,清润入千峰。


相关内容11:

和姚令威春阴四绝

沈正卿重梅次韵

邵衮臣挽诗二首

再和制帅

饶守陈粹中有诗见留次韵为谢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赠元观正字
    才名四纪蔼簪绅,王谢风流信绝伦。云路旧游群玉府,山城初见谪仙人。八龙漂泊知余几,三爵追随莫......
  • 过石城
    沧浪渡口莫愁乡,万顷寒烟落木霜。珍重使君留客意,一樽芳酒对斜阳。...
  • 和韩子文五首
    密云阁雨靳春晴,不放芒鞋取次行。却坐蒲团政无赖,好诗端为破愁城。...
  • 上平江徐侍郎十绝句
    并列西京侍从多,吾丘司马岂同科。孤忠祗有囊书在,独见丁宁为偃戈。...
  • 上李丈尚书
    蓬室有姝女,颜色耀朝晖。幽独人未识,婵娟心自知。高堂悬宝鉴,美丑良不欺。借君一寸光,为妾照......
  • 蜡梅
    小枝列仙质,翛然道家装。雪帔挂浅绛,铢衣曳微黄。清风一披拂,芝兰让幽香。老子专鼻观,此花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