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祭汾阴乐章·太和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王晙
2025-07-24

祭汾阴乐章·太和

唐代  王晙  

於穆圣皇,六叶重光。
太原刻颂,后土疏场。
宝鼎呈符,歊云孕祥。
礼乐备矣,降福穰穰。

祭汾阴乐章·太和作者简介

王晙(653年-732年),沧州景城(今河北沧县)人,唐朝宰相、名将。王晙明经出身,授清苑县尉,后任殿中侍御史、渭南县令,在任桂州都督时,兴修水利,开垦屯田,深得百姓爱戴。后来,王晙历任鸿胪少卿、朔方军副大总管、安北大都护、太仆少卿、陇右群牧使。开元二年(714年),王晙率二千兵马袭破入侵的吐蕃军,因功加为银青光禄大夫,进封并州大都督府长史,赐爵清源县男。四年(716年),王晙平定突厥降户叛乱,升任左散骑常侍、朔方行军大总管,加封御史大夫。九年(721年),王晙镇压胡人康待宾叛乱,进爵清源县公,但不久因胡人再叛,被贬为梓州刺史。后起复为太子詹事,封中山郡公。此后,王晙历任吏部尚书兼太原尹、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朔方军节度大使、蕲州刺史、户部尚书。开元二十年(732年),王晙去世,追赠尚书左丞相,谥号忠烈。

祭汾阴乐章·太和翻译及注释

《祭汾阴乐章·太和》是唐代王晙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祭祀仪式的场景。

诗词的中文译文大致是:在庄严肃穆的祭祀仪式中,六叶经受着繁重的光芒。太原在刻划赞美之词,后土被用来种植庄稼。宝鼎被呈送上供台,空气中弥漫着祥和的云雾。仪式准备充分,福运丰沛地降临。

诗词的诗意是描述祭祀仪式的隆重庄严,展示了人们对神灵的敬仰和祈求。以太和为背景,表达了对社会安定、国家繁荣的向往。

赏析方面,首先从形式上看,诗词以七言绝句的形式呈现,句句平仄对称,节奏流畅。其次,词语运用精确,以凝练的词句描绘了祭祀仪式的庄严场景,具有音乐和礼仪的美感。整首诗词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庄严的仪式感与对美好寄托的向往。

总而言之,《祭汾阴乐章·太和》这首诗词通过庄严肃穆的描绘,以及对仪式的详细描写,展现了古代祭祀仪式的隆重与尊崇,同时也流露出对太和时代社会安定繁荣的盼望。诗词整体结构严谨,语言简练精确,给人以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祭汾阴乐章·太和拼音读音参考

jì fén yīn yuè zhāng tài hé
祭汾阴乐章·太和

yú mù shèng huáng, liù yè chóng guāng.
於穆圣皇,六叶重光。
tài yuán kè sòng, hòu tǔ shū chǎng.
太原刻颂,后土疏场。
bǎo dǐng chéng fú, xiāo yún yùn xiáng.
宝鼎呈符,歊云孕祥。
lǐ yuè bèi yǐ, jiàng fú rǎng rǎng.
礼乐备矣,降福穰穰。


相关内容11:

贬降至汝州广城驿

洛阳客舍逢祖咏留宴

广陵送别宋员外佐越郑舍人还京(一作张谔诗)

奉和圣制同二相以下群官乐游园宴

昭君怨三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三月闺情
    三月春将尽,空房妾独居。蛾眉愁自结,鬓发没情梳。□□□□□,□□□□□。□□□□□,□□□......
  • 祭汾阴乐章
    大乐和畅,殷荐明神。一降通感,八变必臻。有求斯应,无德不亲。降灵醉止,休征万人。...
  •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天跸三乘启,星舆六辔行。登高凌宝塔,极目遍王城。神卫空中绕,仙歌云外清。重阳千万寿,率舞颂......
  • 雅琴篇
    亭亭峄阳树,落落千万寻。独抱出云节,孤生不作林。影摇绿波水,彩绚丹霞岑。直干思有托,雅志期......
  • 送陆侍御馀庆北使
    古人贵将命,之子出輶轩。受委当不辱,随时敢赠言。朔途际辽海,春思绕轘辕。安得回白日,留欢尽......
  • 京中守岁
    守岁多然烛,通宵莫掩扉。客愁当暗满,春色向明归。玉斗巡初匝,银河落渐微。开正献岁酒,千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