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成语 >曾参杀人意思及出处_曾参杀人成语解释
2025-10-04

曾参杀人

拼音:zēng shēn shā rén

成语解释: 比喻流言可畏。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近义词: 流言可畏
成语例子: 这冤怎申,硬叠成曾参杀人。(清 孔尚任《桃花扇 辞院》)

曾参杀人是什么意思

《战国策•秦策二》:“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后以“曾参杀人”比喻流言可畏或诬枉之祸。

国语辞典

曾参在费地时,有一个与他姓名相同的人杀了人,误传为曾参杀人,曾母起先不信,但经人再三的传告,便信以为真,丢下手中正在织布的杼,吓得逃跑了。典出《战国策.秦策二》。后比喻流言可畏或诬枉的灾祸。唐.韩愈〈释言〉:「市有虎,而曾参杀人,谗者之效也。」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二出》:「这冤怎伸,硬叠成曾参杀人!」也作「曾母投杼」。

曾参杀人的网络解释

曾参杀人

曾参杀人(拼音:zēng shēn shā rén),出自《战国策·秦策二》。这则故事告诫人们:应该根据确切的事实材料,用分析的眼光看问题。而不要轻易地去相信一些流言。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确实的说法,如果说的人很多,也会动摇一个慈母对自己贤德的儿子的信任。由此可以看出,缺乏事实根据的流言是可怕的,需特别谨慎地对待。

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曾参杀人的解释含义,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相关内容11:

政简刑清

以身作则

养威蓄锐

才高八斗

江水不犯河水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初来乍到
    此成语的意思及出处 刚刚来到 成语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19章:“行走在大城市五光十......
  • 山高水低
    此成语的意思及出处 比喻意外发生的不幸事情;多指死亡。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
  • 日月蹉跎
    此成语的意思及出处 蹉跎:时光白白过去。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 成语出处: 晋阮籍......
  • 以一当十
    此成语的意思及出处 一个人可抵挡十个人。形容以少胜多;英勇善战。 成语出处: 《战国策 齐策一......
  • 一以贯之
    此成语的意思及出处 用一种学说贯穿一切事物;也有自始至终贯彻到底的意思。 成语出处: 先秦 孔......
  • 天夺其魄
    此成语的意思及出处 见“天夺之魄”。 成语出处: 宋沈作喆《寓简》卷七:“[古人]谓事大谬而谋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