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ù wú shí yí
成语解释: | 见“路不拾遗”。 |
---|---|
成语出处: | 《孔子家语·相鲁》:“孔子初仕为中都宰,中都鲁邑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如礼年五十异食也强弱异任、任谓力作之事各从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 |
常用程度: | 一般成语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语 |
成语用法: | 作宾语、定语;形容社会风气好 |
成语结构: | 主谓式成语 |
产生年代: | 古代成语 |
近义词: | 路不拾遗 » |
词语分开解释
拾遗 : ①拾取他人的遗失物。也比喻轻而易举:道不拾遗|举秦如鸿毛,取楚若拾遗。 ②补录缺漏。也指补正别人的缺点过失:拾遗汉事|拾遗补缺|补过拾遗。 ③唐代谏官名。
路无拾遗是什么意思
1.见"路不拾遗"。 国语辞典
形容社会风气良好。参见「道不拾遗」条。《孔子家语.卷一.相鲁》:「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涂,路无拾遗。」明.徐元《八义记.鉏麑触槐》:「今夕拜告神祇,愿满朝文武,各依官职,谗言不入,运民路无拾遗。」也作「道不拾遗」、「路不拾遗」。
路无拾遗的网络解释

〖成语故事〗:传说很久以前一个妇人把给母亲治病的钱装进包袱,急匆匆回娘家看望母亲。过武阳镇时稍微歇息,不小心将包袱留在路边。过了很久才想起自己的包袱掉了,急得直哭,人们告诉她武阳镇的人是路不拾遗的,她赶忙回去找到了她的包袱。
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路无拾遗的解释含义,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相关内容11:
因小失大
不识好歹
鸡肤鹤发
墙花路柳
色若死灰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