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成语 >阳春白雪意思及出处_阳春白雪成语解释
2025-10-05

阳春白雪

拼音:yáng chūn bái xuě

成语解释: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成语出处: 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文学作品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春,不能读作“cūn”。
成语辨形: 雪,不能写作“血”。
近义词: 曲高和寡 »、鲲鹏图南
反义词: 下里巴人 »、阳阿薤露
成语例子: 长老听了,赞叹不已道:“真是阳春白雪,浩气冲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
成语谜语: 风光三月见杨花

词语分开解释

阳春 : ①温暖的春天:三月阳春|十月小阳春。 ②太平盛世:何时见阳春。
白雪 : 1.洁白的雪。 2.比喻白色物。 3.古琴曲名。传为春秋晋师旷所作。 4.喻指高雅的诗词。 5.词调名。宋杨无咎创作。双调九十五字。 6.道教语。指水银。一说指唾液。

阳春白雪是什么意思

阳春白雪

(1) ∶ 战国楚· 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数十人。”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雅乐曲

(2) ∶喻指高深的文艺作品,常跟“下里巴人”对举

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俚》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唐· 薛用弱《王涣之》

国语辞典

乐曲名。传说为春秋时晋师旷或齐刘涓子所作。阳春取其「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义。白雪则取其「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之义。

较为深奥难懂的音乐。相对于通俗音乐而言。《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后亦用以比喻精深高雅的文学艺术作品。

书名:(1)​ 宋赵闻礼撰,八卷,外集一卷。共搜录宋代不传之作品,约二百余家。(2)​ 元杨朝英编撰。全名为《乐府新编阳春白雪》,前后集各分五卷,词曲兼收,尤多元人散曲中的小令、套数。

阳春白雪的网络解释

阳春白雪。《阳春白雪》是春秋时期“乐圣”晋国的师旷所作。《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阳春、白雪后传入楚国:在战国时代成为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

《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所作。著名古琴曲。在战国时代成为楚国的高雅乐曲;亦指高深典雅、不够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常跟“下里巴人”对举。语出【汉】刘向《新序》卷二《杂事第二》:“辞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陵采薇,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数十人而已也。”李周翰注:“《阳春》、《白雪》,高曲名也。”后因用以泛指高雅的曲子。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结论二:“现在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统一的问题,是提高和普及统一的问题。”

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阳春白雪的解释含义,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相关内容11:

黄花晚节

炽组词,开头、中间、结尾的词语

一十八层地狱

横三竖四

绳厥祖武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歪风邪气
    此成语的意思及出处 指各种不良的作风和风气。邪:不正派;不正当。 成语出处: 柳青《狠透铁》:......
  • 朽株枯木
    此成语的意思及出处 同“枯木朽株”。 成语出处: 宋陆游《忽得京书有感》诗:“白发苍颜七十翁,......
  • 两边倒
    此成语的意思及出处 形容摇摆不定,没有坚定的立场和主张 成语出处: 莫应丰《将军吟》第26章:“......
  • 含霜履雪
    此成语的意思及出处 比喻品行高洁。 成语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汉过》:“含霜履雪,义不苟合;据......
  • 病骨支离
    此成语的意思及出处 支离:残缺不全,引伸为憔悴、衰残瘦弱的样子。形容病中体瘦骨露,衰弱无力。......
  • 向平之愿
    此成语的意思及出处 向平:即东汉时向长,字子平。向平的心愿。指子女婚嫁之事。 成语出处: 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