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工具
古诗文
古诗
词典
双语
名句
组词
成语
单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笔顺
古籍
名句网
首页
/
古籍
资治通鉴
2024-06-16
阅读 24
摘要:
作品简介:《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在这
作品简介:《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三百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章节列表
>
周纪·周纪一
>
周纪·周纪二
>
周纪·周纪三
>
周纪·周纪四
>
周纪·周纪五
>
秦纪·秦纪一
>
秦纪·秦纪二
>
秦纪·秦纪三
>
汉纪·汉纪一
>
汉纪·汉纪二
>
汉纪·汉纪三
>
汉纪·汉纪四
>
汉纪·汉纪五
>
汉纪·汉纪六
>
汉纪·汉纪七
>
汉纪·汉纪八
>
汉纪·汉纪九
>
汉纪·汉纪十
>
汉纪·汉纪十一
>
汉纪·汉纪十二
>
汉纪·汉纪十三
>
汉纪·汉纪十四
>
汉纪·汉纪十五
>
汉纪·汉纪十六
>
汉纪·汉纪十七
>
汉纪·汉纪十八
>
汉纪·汉纪十九
>
汉纪·汉纪二十
>
汉纪·汉纪二十一
>
汉纪·汉纪二十二
>
汉纪·汉纪二十三
>
汉纪·汉纪二十四
>
汉纪·汉纪二十五
>
汉纪·汉纪二十六
>
汉纪·汉纪二十七
>
汉纪·汉纪二十八
>
汉纪·汉纪二十九
>
汉纪·汉纪三十
>
汉纪·汉纪三十一
>
汉纪·汉纪三十二
>
汉纪·汉纪三十三
>
汉纪·汉纪三十四
>
汉纪·汉纪三十五
>
汉纪·汉纪三十六
>
汉纪·汉纪三十七
>
汉纪·汉纪三十八
>
汉纪·汉纪三十九
>
汉纪·汉纪四十
>
汉纪·汉纪四十一
>
汉纪·汉纪四十二
>
汉纪·汉纪四十三
>
汉纪·汉纪四十四
>
汉纪·汉纪四十五
>
汉纪·汉纪四十六
>
汉纪·汉纪四十七
>
汉纪·汉纪四十八
>
汉纪·汉纪四十九
>
汉纪·汉纪五十
>
汉纪·汉纪五十一
>
汉纪·汉纪五十二
>
汉纪·汉纪五十三
>
汉纪·汉纪五十四
>
汉纪·汉纪五十五
>
汉纪·汉纪五十六
>
汉纪·汉纪五十七
>
汉纪·汉纪五十八
>
汉纪·汉纪五十九
>
汉纪·汉纪六十
>
魏纪·魏纪一
>
魏纪·魏纪二
>
魏纪·魏纪三
>
魏纪·魏纪四
>
魏纪·魏纪五
>
魏纪·魏纪六
>
魏纪·魏纪七
>
魏纪·魏纪八
>
魏纪·魏纪九
>
魏纪·魏纪十
>
晋纪·晋纪一
>
晋纪·晋纪二
>
晋纪·晋纪三
>
晋纪·晋纪四
>
晋纪·晋纪五
>
晋纪·晋纪六
>
晋纪·晋纪七
>
晋纪·晋纪八
>
晋纪·晋纪九
>
晋纪·晋纪十
>
晋纪·晋纪十一
>
晋纪·晋纪十二
>
晋纪·晋纪十三
>
晋纪·晋纪十四
>
晋纪·晋纪十五
>
晋纪·晋纪十六
>
晋纪·晋纪十七
>
晋纪·晋纪十八
>
晋纪·晋纪十九
>
晋纪·晋纪二十
>
晋纪·晋纪二十一
>
晋纪·晋纪二十二
>
晋纪·晋纪二十三
>
晋纪·晋纪二十四
>
晋纪·晋纪二十五
>
晋纪·晋纪二十六
>
晋纪·晋纪二十七
>
晋纪·晋纪二十八
>
晋纪·晋纪二十九
>
晋纪·晋纪三十
>
晋纪·晋纪三十一
>
晋纪·晋纪三十二
>
晋纪·晋纪三十三
>
晋纪·晋纪三十四
>
晋纪·晋纪三十五
>
晋纪·晋纪三十六
>
晋纪·晋纪三十七
>
晋纪·晋纪三十八
>
晋纪·晋纪三十九
>
晋纪·晋纪四十
>
宋纪·宋纪一
>
宋纪·宋纪二
>
宋纪·宋纪三
>
宋纪·宋纪四
>
宋纪·宋纪五
>
宋纪·宋纪六
>
宋纪·宋纪七
>
宋纪·宋纪八
>
宋纪·宋纪九
>
宋纪·宋纪十
>
宋纪·宋纪十一
>
宋纪·宋纪十二
>
宋纪·宋纪十三
>
宋纪·宋纪十四
>
宋纪·宋纪十五
>
宋纪·宋纪十六
>
齐纪·齐纪一
>
齐纪·齐纪二
>
齐纪·齐纪三
>
齐纪·齐纪四
>
齐纪·齐纪五
>
齐纪·齐纪六
>
齐纪·齐纪七
>
齐纪·齐纪八
>
齐纪·齐纪九
>
齐纪·齐纪十
>
梁纪·梁纪一
>
梁纪·梁纪二
>
梁纪·梁纪三
>
梁纪·梁纪四
>
梁纪·梁纪五
>
梁纪·梁纪六
>
梁纪·梁纪七
>
梁纪·梁纪八
>
梁纪·梁纪九
>
梁纪·梁纪十
>
梁纪·梁纪十一
>
梁纪·梁纪十二
>
梁纪·梁纪十三
>
梁纪·梁纪十四
>
梁纪·梁纪十五
>
梁纪·梁纪十六
>
梁纪·梁纪十七
>
梁纪·梁纪十八
>
梁纪·梁纪十九
>
梁纪·梁纪二十
>
梁纪·梁纪二十一
>
梁纪·梁纪二十二
>
隋纪·隋纪一
>
隋纪·隋纪二
>
隋纪·隋纪三
>
隋纪·隋纪四
>
隋纪·隋纪五
>
隋纪·隋纪六
>
隋纪·隋纪七
>
隋纪·隋纪八
>
陈纪·陈纪一
>
陈纪·陈纪二
>
陈纪·陈纪三
>
陈纪·陈纪四
>
陈纪·陈纪五
>
陈纪·陈纪六
>
陈纪·陈纪七
>
陈纪·陈纪八
>
陈纪·陈纪九
>
陈纪·陈纪十
>
唐纪·唐纪一
>
唐纪·唐纪二
>
唐纪·唐纪三
>
唐纪·唐纪四
>
唐纪·唐纪五
>
唐纪·唐纪六
>
唐纪·唐纪七
>
唐纪·唐纪八
>
唐纪·唐纪九
>
唐纪·唐纪十
>
唐纪·唐纪十一
>
唐纪·唐纪十二
>
唐纪·唐纪十三
>
唐纪·唐纪十四
>
唐纪·唐纪十五
>
唐纪·唐纪十六
>
唐纪·唐纪十七
>
唐纪·唐纪十八
>
唐纪·唐纪十九
>
唐纪·唐纪二十
>
唐纪·唐纪二十一
>
唐纪·唐纪二十二
>
唐纪·唐纪二十三
>
唐纪·唐纪二十四
>
唐纪·唐纪二十五
>
唐纪·唐纪二十六
>
唐纪·唐纪二十七
>
唐纪·唐纪二十八
>
唐纪·唐纪二十九
>
唐纪·唐纪三十
>
唐纪·唐纪三十一
>
唐纪·唐纪三十二
>
唐纪·唐纪三十三
>
唐纪·唐纪三十四
>
唐纪·唐纪三十五
>
唐纪·唐纪三十六
>
唐纪·唐纪三十七
>
唐纪·唐纪三十八
>
唐纪·唐纪三十九
>
唐纪·唐纪四十
>
唐纪·唐纪四十一
>
唐纪·唐纪四十二
>
唐纪·唐纪四十三
>
唐纪·唐纪四十四
>
唐纪·唐纪四十五
>
唐纪·唐纪四十六
>
唐纪·唐纪四十七
>
唐纪·唐纪四十八
>
唐纪·唐纪四十九
>
唐纪·唐纪五十
>
唐纪·唐纪五十一
>
唐纪·唐纪五十二
>
唐纪·唐纪五十三
>
唐纪·唐纪五十四
>
唐纪·唐纪五十五
>
唐纪·唐纪五十六
>
唐纪·唐纪五十七
>
唐纪·唐纪五十八
>
唐纪·唐纪五十九
>
唐纪·唐纪六十
>
唐纪·唐纪六十一
>
唐纪·唐纪六十二
>
唐纪·唐纪六十三
>
唐纪·唐纪六十四
>
唐纪·唐纪六十五
>
唐纪·唐纪六十六
>
唐纪·唐纪六十七
>
唐纪·唐纪六十八
>
唐纪·唐纪六十九
>
唐纪·唐纪七十
>
唐纪·唐纪七十一
>
唐纪·唐纪七十二
>
唐纪·唐纪七十三
>
唐纪·唐纪七十四
>
唐纪·唐纪七十五
>
唐纪·唐纪七十六
>
唐纪·唐纪七十七
>
唐纪·唐纪七十八
>
唐纪·唐纪七十九
>
唐纪·唐纪八十
>
唐纪·唐纪八十一
>
后梁纪·后梁纪一
>
后梁纪·后梁纪二
>
后梁纪·后梁纪三
>
后梁纪·后梁纪四
>
后梁纪·后梁纪五
>
后梁纪·后梁纪六
>
后唐纪·后唐纪一
>
后唐纪·后唐纪二
>
后唐纪·后唐纪三
>
后唐纪·后唐纪四
>
后唐纪·后唐纪五
>
后唐纪·后唐纪六
>
后唐纪·后唐纪七
>
后唐纪·后唐纪八
>
后晋纪·后晋纪一
>
后晋纪·后晋纪二
>
后晋纪·后晋纪三
>
后晋纪·后晋纪四
>
后晋纪·后晋纪五
>
后晋纪·后晋纪六
>
后汉纪·后汉纪一
>
后汉纪·后汉纪二
>
后汉纪·后汉纪三
>
后汉纪·后汉纪四
>
后周纪·后周纪一
>
后周纪·后周纪二
>
后周纪·后周纪三
>
后周纪·后周纪四
>
后周纪·后周纪五
原文链接:
https://www.bdbang.com/edu/i4yjb804.html
最新一章:
后周纪·后周纪四
第一章:
周纪·周纪一
上一部:
难经
下一部:
千金方
标签:
北宋
编年史
北宋
2024-06-16
云笈七签
2024-06-16
悟真篇
2024-06-16
太平广记
2024-06-16
太平御览
2024-06-16
避暑录话
最新文章
>
论语
>
尹文子
>
刘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文子
友情链接
单词网
成语大全
现代汉语词典
在线查字典
古诗文网
邮编查询
万年历表
万年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