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寄白头陀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白居易
2025-07-20

寄白头陀

唐代  白居易  

怀古  赞美  女子  

近见头陀伴,云师老更慵。
性灵闲似鹤,颜状古于松。
山里犹难觅,人间岂易逢。
仍闻移住处,太白最高峰。

寄白头陀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寄白头陀翻译及注释

《寄白头陀》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近来见到了白头陀,那位云居的老人更加懒散。
他的性灵闲逸如同一只白鹤,他的容貌古朴如同松树。
在山里很难再找到他,而在人间更不容易相逢。
我听说他已经搬迁居住,太白山是他的最高峰。

诗意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白居易与白头陀的相遇和交流。白头陀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他是一个修行者,居住在太白山(又称为白居易的家乡)。诗中,白居易描述了白头陀的特点和他们之间的相处之道。

白头陀被描绘为一个与尘世无关的人,他的性格闲散自在,就像一只自由自在的白鹤。他的容貌古朴朴实,宛如古老的松树一样。他居住在山中,使得他难以寻觅,更难以在人间与之相见。

然而,诗末提到白头陀搬迁了他的居所,选择了太白山作为他的新居。太白山是白居易的家乡,也是白头陀的最高境界所在。这句话暗示着白头陀在修行的过程中追寻更高层次的境界,与世隔绝,趋近于超凡脱俗。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白头陀的形象,表达了白居易对修行者的向往和敬佩之情。白头陀被赋予了超然凡尘的特质,他的存在象征着一种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由的理想状态。

诗中的“白头陀”并非真实存在的人物,而是白居易自创的形象。通过这一形象的描绘,白居易表达了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对修行境界的追求。他将白头陀描绘成了一个与世无争、超脱尘俗的理想化形象,用以表达自己对于内心自由与超越的追求。

这首诗词的意境清新,描绘细腻,展示了白居易独特的艺术才华。它既是一种对修行者生活方式的赞美,也是对个人内心追求的表达。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超越尘世、追求灵魂自由的向往与敬佩。

寄白头陀拼音读音参考

jì bái tóu tuó
寄白头陀

jìn jiàn tóu tuó bàn, yún shī lǎo gèng yōng.
近见头陀伴,云师老更慵。
xìng líng xián shì hè, yán zhuàng gǔ yú sōng.
性灵闲似鹤,颜状古于松。
shān lǐ yóu nán mì, rén jiān qǐ yì féng.
山里犹难觅,人间岂易逢。
réng wén yí zhù chù, tài bái zuì gāo fēng.
仍闻移住处,太白最高峰。


相关内容11:

春日游慈恩寺

玩新桃花

题奇石(石在浙西公署)

送杨八给事赴常州

赠沙鸥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罗浮山
    江北重峦积翠浓,绮霞遥映碧芙蓉。不知末后沧溟上,减却瀛洲第几峰。...
  • 题濠州钟离寺
    遥遥东郭寺,数里占原田。远岫碧光合,长淮清派连。院藏归鸟树,钟到落帆船。唯羡空门叟,栖心尽......
  • 侍中晋公欲到东洛先蒙书问期宿龙门思往感今辄献长句
    昔蒙兴化池头送,今许龙门潭上期。聚散但惭长见念,荣枯安敢道相思。功成名遂来虽久,云卧山游去......
  • 惜春赠李尹
    春色有时尽,公门终日忙。两衙但不阙,一醉亦何妨。芳树花团雪,衰翁鬓扑霜。知君倚年少,未苦惜......
  • 题田将军宅
    焚香书院最风流,莎草缘墙绿藓秋。近砌别穿浇药井,临街新起看山楼。栖禽恋竹明犹在,闲客观花夜......
  • 桥亭卯饮
    卯时偶饮斋时卧,林下高桥桥上亭。松影过窗眠始觉,竹风吹雨醉初醒。就荷叶上包鱼鲊,当石渠中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