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移居静安坊,答元八郎中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张籍
2025-07-18

移居静安坊,答元八郎中

唐代  张籍  

离别  饮酒  

长安寺里多时住,虽守卑官不苦贫。
作活每常嫌费力,移居只是贵容身。
初开井浅偏宜树,渐觉街闲省踏尘。
更喜往还相去近,门前减却送书人。

移居静安坊,答元八郎中作者简介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移居静安坊,答元八郎中翻译及注释

这首诗词是唐代张籍所作,题为《移居静安坊,答元八郎中》。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长安寺里多时住,
虽守卑官不苦贫。
作活每常嫌费力,
移居只是贵容身。
初开井浅偏宜树,
渐觉街闲省踏尘。
更喜往还相去近,
门前减却送书人。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张籍在长安寺居住的一段时光,答复了友人元八郎中关于他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的问题。诗人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居低位卑官,但并不感到贫穷的困扰。他感叹自己从事文学创作时常常觉得费力,而移居则是为了保持自身的尊严和体面。诗人提到自己在新居的院子里种了树,虽然井水浅,但正好适合种植树木。他逐渐感觉到新居所在的街道宁静,少有尘土扬起。他更加喜欢往来的人们离自己越来越近,门前的送书人也减少了。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己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状态,反映了张籍内心的一种平和和从容。尽管他的官职地位不高,生活并不富裕,但他并不为此所苦。他将精力集中在文学创作上,表现出对艰辛劳作的不满,希望通过移居改善自己的生活状态。诗中描写的井水浅和街道的宁静,以及与人相互靠近的场景,传递出一种宁静和安逸的氛围。这首诗词展示了张籍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对内心追求的平衡,也反映了他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身心舒适的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追求宁静自在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个人价值和尊严的追求。

移居静安坊,答元八郎中拼音读音参考

yí jū jìng ān fāng, dá yuán bā láng zhōng
移居静安坊,答元八郎中

cháng ān sì lǐ duō shí zhù, suī shǒu bēi guān bù kǔ pín.
长安寺里多时住,虽守卑官不苦贫。
zuò huó měi cháng xián fèi lì,
作活每常嫌费力,
yí jū zhǐ shì guì róng shēn.
移居只是贵容身。
chū kāi jǐng qiǎn piān yí shù, jiàn jué jiē xián shěng tà chén.
初开井浅偏宜树,渐觉街闲省踏尘。
gèng xǐ wǎng huán xiāng qù jìn, mén qián jiǎn què sòng shū rén.
更喜往还相去近,门前减却送书人。


相关内容11: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此后江陵时作)

和乐天赠樊著作

和裴司空酬满城杨少尹

哭胡十八遇

送杨少尹赴满城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芳树
    芳树已寥落,孤英尤可嘉。可怜团团叶,盖覆深深花。游蜂竞钻刺,斗雀亦纷拏。天生细碎物,不爱好......
  • 与杨十二、李三早入永寿寺看牡丹
    晓入白莲宫,琉璃花界净。开敷多喻草,凌乱被幽径。压砌锦地铺,当霞日轮映。蝶舞香暂飘,蜂牵蕊......
  • 竞渡
    吾观竞舟子,因测大竞源。天地昔将竞,蓬勃昼夜昏。龙蛇相嗔薄,海岱俱崩奔。群动皆搅挠,化作流......
  • 茅舍
    楚俗不理居,居人尽茅舍。茅苫竹梁栋,茅疏竹仍罅。边缘堤岸斜,诘屈檐楹亚。篱落不蔽肩,街衢不......
  • 铜驼悲
    落魄三月罢,寻花去东家。谁作送春曲,洛岸悲铜驼。桥南多马客,北山饶古人。客饮杯中酒,驼悲千......
  • 东西道
    天皇开四极,便有东西道。万古阅行人,行人几人老。顾我倦行者,息阴何不早。少壮尘事多,那言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