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与侄常游东庵诗意和翻译_明代诗人高启
2025-07-16

与侄常游东庵

明代  高启  

水树围庵绿几层,阴中敲户昼登登。
十年重到犹为客,半日才闲且访僧。
旧履尘生趺后席,乱幡风纮供余灯。
高斋对作忘言坐,此事堪怜汝亦能。

与侄常游东庵作者简介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与侄常游东庵翻译及注释

《与侄常游东庵》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水树围庵绿几层,
阴中敲户昼登登。
十年重到犹为客,
半日才闲且访僧。

旧履尘生趺后席,
乱幡风纮供余灯。
高斋对作忘言坐,
此事堪怜汝亦能。

中文译文:
绿色的水树环绕着几层庵堂,
在阴暗中敲门声响亮。
十年来重回此地,仍然感觉像是客人,
只有半日的闲暇才能拜访僧人。

旧鞋上沾满了尘土,踏在后座上,
乱飘的幡帜随风摇曳,为我的灯火提供照明。
在高斋里,我坐下来,忘却了言语,
这件事情值得同情,你也能够理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高启重游东庵的情景。东庵是一个僧人修行的地方,被绿色的水树环绕,给人一种宁静和清凉的感觉。诗人在阴暗的环境中敲门,显得格外清脆。他来到这里已经十年了,但仍然感觉自己像是一个陌生人,只有短暂的时间才能与僧人交流。

诗中还描绘了庵堂内的景象,旧鞋上沾满了尘土,踏在后座上,显示了诗人长时间的行走和奔波。乱飘的幡帜为诗人的灯火提供了照明,象征着精神的指引和启迪。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在高斋里静坐的场景,他忘却了言语,专注于内心的宁静和冥想。诗人认为这种境界值得同情,也希望读者能够理解他的感受。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景物和表达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东庵的向往和对宁静境界的追求。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与侄常游东庵拼音读音参考

yǔ zhí cháng yóu dōng ān
与侄常游东庵

shuǐ shù wéi ān lǜ jǐ céng, yīn zhōng qiāo hù zhòu dēng dēng.
水树围庵绿几层,阴中敲户昼登登。
shí nián zhòng dào yóu wèi kè, bàn rì cái xián qiě fǎng sēng.
十年重到犹为客,半日才闲且访僧。
jiù lǚ chén shēng fū hòu xí, luàn fān fēng hóng gōng yú dēng.
旧履尘生趺后席,乱幡风纮供余灯。
gāo zhāi duì zuò wàng yán zuò, cǐ shì kān lián rǔ yì néng.
高斋对作忘言坐,此事堪怜汝亦能。


相关内容11:

送张羽后夜坐西斋

寄题内弟周思敬野人居

读史十首 范雎

游幻住精舍

江寺雨中访杜二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送范架阁赴嘉禾兼简李使君
    陆相祠前路,孤舟欲上时。空江难晚别,荒郡易秋悲。月送潮声早,云随雁去迟。幕中知有子,太守只......
  • 闻旧教坊人歌
    渭城歌罢独凄然,不及新声世共怜。今日岐王宾客尽,江南谁识李龟年。...
  • 小长干曲
    郎采菱叶尖,妾采荷叶圆。石城愁日暮,各自拨归船。...
  • 送杨从事从军
    南风薰燕麦,送子怅如何。迢递戎车役,凄凉横笛歌。天笼平野迥,山绕古关多。莫笑书生怯,能当曳......
  • 游南峰寺有支遁放鹤亭
    每向人间望碧峰,石门今得问幽踪。路缘风磴泠泠策,寺隔烟萝杳杳钟。窗下鸟来多堕果,亭前鹤去只......
  • 题曹氏春江云舍
    遥波霭微云,禽寒少相语。君家在空阔,欲往迷洲渚。纷纷树离雾,稍稍花滴雨。日暮坐相思,江东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