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感遇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7-22

感遇

宋代  梅尧臣  

众默瘖莫辨,众寐盲不知。
问而使之对,觉而使之窥。
瘖盲自穷疾,所感在一时。
苟昧哲人理,寐默定妍媸。

感遇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感遇翻译及注释

《感遇》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众默瘖莫辨,
众寐盲不知。
问而使之对,
觉而使之窥。
瘖盲自穷疾,
所感在一时。
苟昧哲人理,
寐默定妍媸。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们在无知、愚昧中生活的无奈和悲叹。诗中描述了许多人默默无言、哑口无声,无法分辨是非;许多人沉睡中盲目无知,对于外界的事情毫不知情。即使被问起,他们也只是被迫回答,被唤醒后也只是被迫窥视。无论是瘖哑还是盲目,他们都自我限制在疾病的困境之中,只能在短暂的时刻中感受到一些东西。他们对于哲学智慧和真理一无所知,只能在沉睡和沉默中确认着自身的丑陋和美丽。

赏析:
《感遇》通过描绘人们的无知和愚昧,以及他们对于哲学智慧和真理的缺失,表达了梅尧臣对于人类处境的思考和反思。诗中的"众默瘖莫辨"和"众寐盲不知"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无知状态下的无奈与被动。作者通过"问而使之对,觉而使之窥"的描写,强调了人们只是被迫回答问题和被迫觉醒,缺乏主动的思考和探索。"瘖盲自穷疾"表明他们陷入了无法自拔的困境,而他们所能感知到的只是片刻的感受,无法真正理解和把握更深层次的事物。

诗中的"苟昧哲人理,寐默定妍媸"一句,通过对比,进一步强调了人们的无知和愚昧。诗人认为,只有昧于哲学智慧的人们,只能在沉睡与沉默中确认着丑陋和美丽。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寄托了作者对于人类处境的思考和对于智慧追求的呼唤。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揭示了人们的无知和愚昧状态,呼唤人们对于真理和智慧的追求。它通过对比和形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类处境的思考和对于人类潜能的期望。

感遇拼音读音参考

gǎn yù
感遇

zhòng mò yīn mò biàn, zhòng mèi máng bù zhī.
众默瘖莫辨,众寐盲不知。
wèn ér shǐ zhī duì, jué ér shǐ zhī kuī.
问而使之对,觉而使之窥。
yīn máng zì qióng jí, suǒ gǎn zài yī shí.
瘖盲自穷疾,所感在一时。
gǒu mèi zhé rén lǐ, mèi mò dìng yán chī.
苟昧哲人理,寐默定妍媸。


相关内容11:

闻高平公殂谢述哀感旧以助挽歌三首

金陵怀古

和岁除日

黄河

薛简肃夫人挽词四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卖鹿角鱼
    水中龙,角而足。海小鱼,角矗矗。不拟龙,乃拟鹿。譬彼蜗,抗茧犊。渍以咸卤久且醭,时卖都市参......
  • 杜鹃
    蜀帝何年魄,千春化杜鹃。不如归去语,亦自古来传。月树啼方急,山房客未眠。还将口中血,滴向野......
  • 依韵奉和永叔感兴五首
    日出各驰趋,皆为利所迫。秋虫至微物,役役网自织。古来高世人,林下遗忧责。扛鼎绝膑者,乃自恃......
  • 哀石昌言舍人
    朔日望颜色,衣冠朝帝阍。西灵未生魄,东岱已收魂。吊哭新居启,封题旧箧存。善人吾不见,何可问......
  • 杂诗绝句十七首
    鹊衔高树蝉,危胁缫车响。露腹不曾肥,杀之嗟已往。...
  • 汴之水三章送淮南提刑李舍人
    汴之水,分于河,黄流浊浊激春波。昨日初观水东下,千人走喜兮万人歌。歌谓何,大船来兮小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