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四顶山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罗隐
2025-07-20

四顶山

唐代  罗隐  

胜景天然别,精神入画图。
一山分四顶,三面瞰平湖。
过夏僧无热,凌冬草不枯。
游人来至此,愿剃发和须。

四顶山作者简介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四顶山翻译及注释

《四顶山》

一山分四顶,三面瞰平湖。
过夏僧无热,凌冬草不枯。
游人来至此,愿剃发和须。

中文译文:
一座山分成四个山顶,从三面俯视着平湖。
夏季来到这里的僧人也不觉得炎热,冬季这里的草也不会枯萎。
游人来到这里,希望能够剃发修行,剪去尘俗之事。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四顶山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修行生活的向往。四顶山分成四个山顶,从山上俯瞰湖面景色美丽宜人。作者用夏季来此的僧人不觉得炎热,冬季草木依然生机盎然来形容此地的宜人环境,以此来表达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最后,作者写道游人来此,愿意剃发修行,剪去尘俗之事,表达了对简朴修行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

赏析:
《四顶山》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四顶山的美丽景色,传递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的情感。在表面的美景之下,诗中还透露出一种追求内心自由和独立的精神追求。作者以简短的文字勾勒出山水之间的神奇与美丽,使读者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以及生活的充实与丰富。整首诗节奏流畅,意境清新,给人一种宁静祥和之感。通过描绘景色和表达思想相结合,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读来令人陶醉。这首诗让人既能沉浸在自然景色之中,又能在美景中感受到自由与宁静。

四顶山拼音读音参考

sì dǐng shān
四顶山

shèng jǐng tiān rán bié, jīng shén rù huà tú.
胜景天然别,精神入画图。
yī shān fēn sì dǐng, sān miàn kàn píng hú.
一山分四顶,三面瞰平湖。
guò xià sēng wú rè, líng dōng cǎo bù kū.
过夏僧无热,凌冬草不枯。
yóu rén lái zhì cǐ, yuàn tì fà hé xū.
游人来至此,愿剃发和须。


相关内容11:

泛香亭

贺裴廷裕蜀中登第诗

罗敷水

秋日酬张特玄

大梁见乔诩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晚泊宿松
    解缆随江流,晚泊古淮岸。归云送春和,繁星丽云汉。春深胡雁飞,人喧水禽散。仰君邈难亲,沈思夜......
  • 别池阳所居
    黄尘初起此留连,火耨刀耕六七年。雨夜老农伤水旱,雪晴渔父共舟船。已悲世乱身须去,肯愧途危迹......
  • 除夜寄张达
    梅花已著眼,竹叶况粘唇。只此留残岁,那堪忆故人。乱罹书不远,衰病日相亲。江浦思归意,明朝又......
  • 绝境
    绝境非身事,流年但物华。水梳苔发直,风引蕙心斜。凡客从题凤,肤音未胜蛙。小船兼有桨,始与问......
  • 赠僧
    繁华举世皆如梦,今古何人肯暂闲。唯有东林学禅客,白头闲坐对青山。...
  • 春日忆湖南旧游寄卢校书
    旅榜前年过洞庭,曾提刀笔事甘宁。玳筵离隔将军幕,朱履频窥处士星。恩重匣中孤剑在,梦馀江畔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