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送卢郎中赴河东裴令公幕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白居易
2025-07-15

送卢郎中赴河东裴令公幕

唐代  白居易  

别时暮雨洛桥岸,到日凉风汾水波。
荀令见君应问我,为言秋草闭门多。

送卢郎中赴河东裴令公幕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送卢郎中赴河东裴令公幕翻译及注释

《送卢郎中赴河东裴令公幕》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别时暮雨洛桥岸,
到日凉风汾水波。
荀令见君应问我,
为言秋草闭门多。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白居易与好友卢郎中分别的情景。诗人在洛阳的桥岸与卢郎中告别时正值傍晚下起了雨,而当卢郎中到达河东的时候,已是日落时分,寒风吹拂着汾水的波浪。白居易暗示荀令(指裴令公)在见到卢郎中时,可能会问起他,所以他希望卢郎中可以告诉荀令公,自己因为秋草的缘故而多次闭门不出。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别离的情景和对友谊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天气和自然景物的描写,将情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展现了自然与人情之间的和谐与共鸣。

首句“别时暮雨洛桥岸”,以描绘别离时的暮雨洛桥岸的景象,表达了离别时的忧愁和无奈之情。第二句“到日凉风汾水波”,通过描写卢郎中到达目的地时的景象,突出了时光的流逝和寒冷的环境,强调了离别的遥远和孤寂。

接下来的两句“荀令见君应问我,为言秋草闭门多”,表达了诗人对荀令公的思念,并暗示自己因为秋草的缘故而多次不出门的情况。这种闭门不出的意象,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深处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不舍。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凄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情感的交融,传达了作者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离别的悲伤,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离别时的苦涩和思念之情。

送卢郎中赴河东裴令公幕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lú láng zhōng fù hé dōng péi lìng gōng mù
送卢郎中赴河东裴令公幕

bié shí mù yǔ luò qiáo àn, dào rì liáng fēng fén shuǐ bō.
别时暮雨洛桥岸,到日凉风汾水波。
xún lìng jiàn jūn yīng wèn wǒ, wèi yán qiū cǎo bì mén duō.
荀令见君应问我,为言秋草闭门多。


相关内容11:

登天宫阁

梦刘二十八,因诗问之

春尽日天津桥醉吟偶呈李尹侍郎

书事咏怀

期宿客不至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菩提寺上方晚望香山寺,寄舒员外
    晚登西宝刹,晴望东精舍。反照转楼台,辉辉似图画。冰浮水明灭,雪压松偃亚。石阁僧上来,云汀雁......
  • 早春即事
    眼重朝眠足,头轻宿酒醒。阳光满前户,雪水半中庭。物变随天气,春生逐地形。北檐梅晚白,东岸柳......
  • 晚归府
    晚从履道来归府,街路虽长尹不嫌。马上凉于床上坐,绿槐风透紫蕉衫。...
  • 裴令公席上赠别梦得
    年老官高多别离,转难相见转相思。雪销酒尽梁王起,便是邹枚分散时。...
  • 送刘五司马赴任硖州兼寄崔使君
    位下才高多怨天,刘兄道胜独恬然。贫于扬子两三倍,老过荣公六七年。笔砚莫抛留压案,箪瓢从陋也......
  • 别陕州王司马
    笙歌惆怅欲为别,风景阑珊初过春。争得遣君诗不苦,黄河岸上白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