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送恒操上人归江外觐省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卢纶
2025-07-18

送恒操上人归江外觐省

唐代  卢纶  

依佛不违亲,高堂与寺邻。
问安双树晓,求膳一僧贫。
持咒过龙庙,翻经化海人。
还同惠休去,儒者亦沾巾。

送恒操上人归江外觐省作者简介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汉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有《卢户部诗集》。

送恒操上人归江外觐省翻译及注释

《送恒操上人归江外觐省》是唐代卢纶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依佛不违亲,
高堂与寺邻。
问安双树晓,
求膳一僧贫。
持咒过龙庙,
翻经化海人。
还同惠休去,
儒者亦沾巾。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送别名为恒操的僧人,他将离开家乡前往江外朝拜佛教圣地。诗中表达了对恒操的祝福和对佛教修行的赞扬,同时也体现了儒家文化与佛教的和谐共存。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恒操的送别,展示了佛教信仰与家庭关系之间的平衡。首先,诗中提到 "依佛不违亲",表明恒操依然尊敬和顾及家人,即使他要离开他们去追求佛教修行。这种平衡体现了作者对恒操的理解和支持。

诗中还描绘了高堂与寺庙相邻的景象,显示了家庭与佛教寺院的紧密联系。双树晓间问候,体现了作者对恒操一天的开始的祝福。在江外的寺庙,恒操会过龙庙、翻阅经书,向海中的人们传播佛法。这些描写表达了恒操的虔诚和对佛教事业的热爱。

最后两句 "还同惠休去,儒者亦沾巾",表明恒操的修行事业得到了不仅是佛教徒,还包括儒家学者的支持和赞同。这暗示了儒家与佛教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和谐共处,显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多元宗教思想的融合。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示了作者对佛教修行者的赞美和祝福,同时表达了家庭情感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不同思想流派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包容。

送恒操上人归江外觐省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héng cāo shàng rén guī jiāng wài jìn shěng
送恒操上人归江外觐省

yī fú bù wéi qīn, gāo táng yǔ sì lín.
依佛不违亲,高堂与寺邻。
wèn ān shuāng shù xiǎo, qiú shàn yī sēng pín.
问安双树晓,求膳一僧贫。
chí zhòu guò lóng miào, fān jīng huà hǎi rén.
持咒过龙庙,翻经化海人。
hái tóng huì xiū qù, rú zhě yì zhān jīn.
还同惠休去,儒者亦沾巾。


相关内容11:

晚春卧病喜振上人见访

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

送杨少府赴阳翟(即舍人之弟)

来从窦车骑行(自朔方行作)

送彭开府往云中觐使君兄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雪夜观象阙待漏
    残雪初晴后,鸣珂奉阙庭。九门传晓漏,五夜候晨扃。北斗横斜汉,东方落曙星。烟氛初动色,簪珮未......
  • 校书郎杨凝往年以古镜贶别今追赠以诗
    明镜出匣时,明如云间月。一别青春鉴,回光照华发。美人昔自爱,鞶带手中结。愿以三五期,经天无......
  • 送颜推官游银夏谒韩大夫
    丛篁叫寒笛,满眼塞山青。才子尊前画,将军石上铭。猎声云外响,战血雨中腥。苦乐从来事,因君一......
  • 与郑锡游春
    东门垂柳长,回首独心伤。日暖临芳草,天晴忆故乡。映花莺上下,过水蝶飞扬。借问同行客,今朝泪......
  • 赋得花发上林
    灼灼花凝雪,春来发上林。向风初散蕊,垂叶欲成阴。人过香随远,烟晴色自深。净时空结雾,疏处未......
  • 答窦二曹长留酒还榼
    榼小非由榼,星郎是酒星。解酲元有数,不用吓刘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