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病中诗十五首·罢灸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白居易
2025-09-06

病中诗十五首·罢灸

唐代  白居易  

病身佛说将何喻,变灭须臾岂不闻。
莫遣净名知我笑,休将火艾灸浮云。

病中诗十五首·罢灸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病中诗十五首·罢灸翻译及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作的《病中诗十五首·罢灸》。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病身佛说将何喻,
变灭须臾岂不闻。
莫遣净名知我笑,
休将火艾灸浮云。

中文译文:
在我病中,佛陀讲述了什么寓意呢?
转瞬即逝的变化和消亡,怎能不被听闻?
请不要以为我对精神净化一无所知而嘲笑我,
也请不要将火和艾草灸疗等同于虚幻的云彩。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白居易在病中对于人生和存在的思考。他提到佛陀讲述的寓意,可能是指佛陀的教诲,关于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的本质。白居易认为人生的变迁和消亡是不可避免的,而这种变化的真相是应当被人们所了解和接受的。他同时表达了对于一些人对他的轻视和嘲笑的反驳,认为他并不无知,不应将他用火艾灸治疗病痛的举动看作是对虚幻、无实际效果的事物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病痛和人生无常的思考。作者以批判的口吻回应了那些不理解他的选择的人们。他强调了人生的变化和消亡的必然性,传达了对于人们对于病痛治疗方式的误解和偏见的反思。诗中的"火艾灸浮云"一句,表明作者并不将灸疗看作是一种虚幻或无效的行为,而是一种对于病痛的积极应对方式。整首诗展现了作者对于生命和病痛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于他人误解的回应,凸显了他的人生态度和思想境界。

病中诗十五首·罢灸拼音读音参考

bìng zhōng shī shí wǔ shǒu bà jiǔ
病中诗十五首·罢灸

bìng shēn fó shuō jiāng hé yù, biàn miè xū yú qǐ bù wén.
病身佛说将何喻,变灭须臾岂不闻。
mò qiǎn jìng míng zhī wǒ xiào, xiū jiāng huǒ ài jiǔ fú yún.
莫遣净名知我笑,休将火艾灸浮云。


相关内容11:

曲江有感

酬思黯相公晚夏雨后感秋见赠

杨下采桑

答梦得闻蝉见寄(一作新蝉酬刘梦得见寄)

池上清晨候皇甫郎中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游赵村杏花
    赵村红杏每年开,十五年来看几回。七十三人难再到,今春来是别花来。...
  • 夜雨
    霭霭云四黑,秋林响空堂。始从寒瓦中,淅沥断人肠。愁肠方九回,寂寂夜未央。...
  • 宫人斜
    几多红粉委黄泥,野鸟如歌又似啼。应有春魂化为燕,年来飞入未央栖。...
  • 题王右丞山水障二首
    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日月中堂见,江湖满座看。夜凝岚气湿,秋浸壁光寒。料得昔人意,平生诗......
  • 采莲曲
    凝鲜雾渚夕,阳艳绿波风。鱼游乍散藻,露重稍欹红。楚客伤暮节,吴娃泣败丛。促令芳本固,宁望雪......
  • 送进士田卓入华山
    何物随身去,六经与一琴。辞家计已久,入谷住应深。偶坐僧同石,闲书叶满林。业成须谒帝,无贮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