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宜阳所居白蜀葵答咏柬诸公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武元衡
2025-07-24

宜阳所居白蜀葵答咏柬诸公

唐代  武元衡  

冉冉众芳歇,亭亭虚室前。
敷荣时已背,幽赏地宜偏。
红艳世方重,素华徒可怜。
何当君子愿,知不竞喧妍。

宜阳所居白蜀葵答咏柬诸公作者简介

武元衡(758―815),唐代诗人、政治家,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武则天曾侄孙。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元和八年,征还秉政,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宜阳所居白蜀葵答咏柬诸公翻译及注释

这首诗词《宜阳所居白蜀葵答咏柬诸公》是唐代诗人武元衡创作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冉冉众芳歇,亭亭虚室前。
花朵渐渐凋谢,矗立在空旷的房前。
敷荣时已背,幽赏地宜偏。
繁盛的时光已逝去,宜居之地宜向幽静处倾斜。
红艳世方重,素华徒可怜。
世间对红艳的追求过重,而素雅的华美却被忽视。
何当君子愿,知不竞喧妍。
什么时候君子们才能明白,不去追逐喧嚣和华丽的外表。

诗意:
这首诗词以白蜀葵花作为意象,表达了对于红艳和华丽的审美追求过重的批判。诗人通过描绘花朵凋谢和房前的虚室,暗示了一种对于繁华世界的遗憾和对于宁静幽雅之地的向往。诗人认为,红艳的世俗追求虽然引人注目,但真正有价值的却是那些素雅、内敛的品质。他呼吁君子们不要盲目追逐浮华,而是应该寻求内心深处的宁静和真实。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花朵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现实社会追逐虚荣和外表的批判。他认为世间对于红艳的追求过于浮华,而忽视了素雅的品质。诗中的“敷荣时已背”表达了繁华已逝的意味,而“幽赏地宜偏”则表达了追求宁静和内心满足的渴望。诗人以此呼吁君子们应该远离喧嚣,不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而是要追求内心真实的美和宁静的生活。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对花朵的比喻和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一种对于内心深处真实和宁静的向往。同时,诗中的对红艳和素雅的对比也体现了诗人对审美价值的思考,呼唤人们不要迷失在外表的光鲜和喧嚣中,而是要追求内心的静谧和真实。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引人深思。

宜阳所居白蜀葵答咏柬诸公拼音读音参考

yí yáng suǒ jū bái shǔ kuí dá yǒng jiǎn zhū gōng
宜阳所居白蜀葵答咏柬诸公

rǎn rǎn zhòng fāng xiē, tíng tíng xū shì qián.
冉冉众芳歇,亭亭虚室前。
fū róng shí yǐ bèi, yōu shǎng dì yí piān.
敷荣时已背,幽赏地宜偏。
hóng yàn shì fāng zhòng, sù huá tú kě lián.
红艳世方重,素华徒可怜。
hé dāng jūn zǐ yuàn, zhī bù jìng xuān yán.
何当君子愿,知不竞喧妍。


相关内容11:

送刘秀才南归(一作刘复诗)

寻李逸人旧居

和杨弘微春日曲江南望

酬李十一尚书西亭暇日书怀见寄十二韵之作

送柳郎中裴起居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唐昌观玉蕊花
    琪树芊芊玉蕊新,洞宫长闭彩霞春。日暮落英铺地雪,献花应过九天人。...
  • 墙阴残雪
    积雪还因地,墙阴久尚残。影添斜月白,光借夕阳寒。皎洁开帘近,清荧步履看。状花飞著树,如玉不......
  • 奉陪武相公西亭夜宴陆郎中
    仙郎膺上才,夜宴接三台。烛引银河转,花连锦帐开。静看歌扇举,不觉舞腰回。寥落东方曙,无辞尽......
  • 西亭题壁寄中书李相公(一作寄上中书李相公)
    昏旦倦兴寝,端忧力尚微。廉颇不觉老,蘧瑗始知非。授钺虚三顾,持衡旷万机。空馀蝴蝶梦,迢递故......
  • 奉和圣制三日书怀因以示百寮
    佳节上元巳,芳时属暮春。流觞想兰亭,捧剑传金人。风轻水初绿,日迟花更新。天文信昭回,皇道颇......
  • 怀伊川赋
    龙门南岳尽伊原,草树人烟目所存。正是北州梨枣熟,梦魂秋日到郊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