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皇太妃阁五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轼
2025-07-15

皇太妃阁五首

宋代  苏轼  

雨细方梅夏,风高已麦秋。
应怜百花尽,绿叶暗红榴。

皇太妃阁五首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皇太妃阁五首翻译及注释

《皇太妃阁五首》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雨细方梅夏,风高已麦秋的景象,表达了对百花凋谢和秋天来临的感叹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雨细方梅夏,
细雨轻柔地洒落在初夏的花朵上,
风高已麦秋。
秋风凛冽,稻谷已经金黄成熟。

应怜百花尽,
应该怜惜百花都凋谢殆尽,
绿叶暗红榴。
绿叶逐渐转为暗红色,像是藏着红石榴一般。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雨细方梅夏和风高已麦秋的景象,展现了季节交替的变化。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雨滴轻柔地洒落在初夏的花朵上,以及秋风凛冽、稻谷金黄成熟的景象,传递出对时间流转的感慨。诗中的“应怜百花尽”暗示了百花凋谢的无奈,暗红的绿叶象征着秋天的到来。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于季节变化和生命流逝的深切感受。

这首诗词的赏析在于苏轼巧妙地运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通过对自然景象的刻画,表达了人们对于岁月流逝和生命的思考。同时,诗词所描绘的季节交替和花朵凋谢的景象,也可以引发读者对于光阴易逝和生命短暂的反思。整首诗词以简短的文字传递出深刻的意境,展示了苏轼细腻而敏锐的感受力,使读者在欣赏中感受到岁月的变迁和生命的脆弱。

皇太妃阁五首拼音读音参考

huáng tài fēi gé wǔ shǒu
皇太妃阁五首

yǔ xì fāng méi xià, fēng gāo yǐ mài qiū.
雨细方梅夏,风高已麦秋。
yīng lián bǎi huā jǐn, lǜ yè àn hóng liú.
应怜百花尽,绿叶暗红榴。


相关内容11:

是日偶至野人汪氏之居有神降于其室自称天人

李行中秀才醉眠亭三首

孔长源挽词二首

和陶劝农六首

和晁同年九日见寄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泂酌亭诗?并引?
    .琼山郡东,众泉觱发,然皆冽而不食。丁丑岁六月,轼南迁过琼,始得双泉之甘于城之东北隅,以告......
  • 地黄
    地黄饲老马,可使光鉴人。吾闻乐天语,喻马施之身。我衰正伏枥,垂耳气不振。移栽附沃壤,蕃茂争......
  • 鬼蝶
    双眉卷铁丝,两翅晕金碧。初来花争妍,忽去鬼无迹。...
  • 上元过祥符僧可久房,萧然无灯火
    门前歌舞斗分朋,一室清风冷欲冰。不把琉璃闲照佛,始知无尽本无灯。...
  • 五禽言五首
    使君向蕲州,更唱蕲州鬼。我不识使君,宁知使君死。人生作鬼会不免,使君已老知何晚。...
  • 龟山辩才师
    此生念念浮云改,寄语长淮今好在。故人宴坐虹梁南,新河巧出龟山背。木鱼呼客振林莽,铁凤横空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