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塞笛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释文珦
2025-07-28

塞笛

宋代  释文珦  

孤笛起寒洲,传声到暝楼。
吹人元不怨,听者自生愁。
万里家何所,三年戍未休。
此时霜月下,白却少年头。

塞笛翻译及注释

《塞笛》是宋代释文珦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孤笛在寒冷的边疆响起,
声音传到黄昏的楼台。
吹奏者从未埋怨自己,
而倾听者却生出忧愁。
千里之外的家在何处,
三年的战争无休止。
此时,在寒霜的月光下,
年少的头发已经变白。

诗意:
《塞笛》描绘了边塞上的孤寂与忧伤。诗中以笛声为线索,展现了吹奏者不怨命运的坚韧和倾听者因战乱而感到忧愁的心情。诗人通过对孤笛和战争的描绘,表达了边塞官兵的艰辛和他们离乡别井的苦楚,以及时光流转中青春逝去的无奈和沧桑。

赏析:
《塞笛》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通过寥寥数语勾勒出了一幅边塞军人的悲凉画面。孤笛寄托了诗人对边塞军人的敬意和思念之情,表达了他们在边塞守卫家园的崇高精神。诗中的黄昏楼台和霜月下的白发,以意象的方式凸显了岁月流转和战争带来的伤痕。战乱使得战士们离开家乡,长时间的战斗使得他们的头发变白,凸显了时间的无情和岁月的残酷。整首诗以边塞军人的命运为主线,通过对孤笛和战争的描绘,表达了对边塞军人的赞颂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唤起了读者对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悲凉的共鸣。

这首诗词通过简短而有力的表达,将读者带入了边塞军人的世界,让人们感受到了他们的孤独和无奈。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寒冷的孤笛、黄昏和寒霜等意象,凸显了边塞军人的艰辛和岁月的无情。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边塞军人的赞颂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唤起了读者对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悲凉的共鸣。

塞笛拼音读音参考

sāi dí
塞笛

gū dí qǐ hán zhōu, chuán shēng dào míng lóu.
孤笛起寒洲,传声到暝楼。
chuī rén yuán bù yuàn, tīng zhě zì shēng chóu.
吹人元不怨,听者自生愁。
wàn lǐ jiā hé suǒ, sān nián shù wèi xiū.
万里家何所,三年戍未休。
cǐ shí shuāng yuè xià, bái què shào nián tóu.
此时霜月下,白却少年头。


相关内容11:

湖亭

爱性

开襟

戒奢

水亭写兴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别山中友
    人生贵适意,穷达奚卟论。此意君能知,方喜吾道存。于心既莫逆,彼此俱忘言。胡为又当别,谁能不......
  • 秋日过子陵钓台
    不将华衮换羊裘,冷对青山到白头。说与往来名利客,经过台下莫维舟。...
  • 禁体咏发时方用兵故其末及之
    拥衲坐深更,频闻蔌蔌声。只疑为落叶,不道是飞霙。晓压松头重,寒铺砌面平。幸成丰岁兆,何事却......
  • 青松篇
    西山有孤松,亭亭高百尺,冰雪屡凌厉,难变青青色。东园盛桃李,摇艳矜春容。少皞布秋律,扫地无......
  • 夜兴
    万缘不相涉,默坐调四肢。天理静中见,物情閒处知。长风扫重阴,皎月生东篱。寒虫唧唧鸣,亦各知......
  • 空山
    空山一草庐。住来忘岁月。孤身同梦幻,两鬓任霜雪。纷纷蛮触争,颇若大琐屑。予虽知其然,不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