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双凫观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7-19

双凫观

宋代  梅尧臣  

山下溪流照城郭,幽庭柏子风自落。
古坛苍藓少人行,不见双凫见黄雀。

双凫观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双凫观翻译及注释

《双凫观》是宋代梅尧臣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双凫观》中文译文:
山下溪流照城郭,
幽庭柏子风自落。
古坛苍藓少人行,
不见双凫见黄雀。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诗的第一句“山下溪流照城郭”,通过溪流照映城郭的描绘,展现了山水与城市的交融之美,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这里的山水景色可能是诗人居住的地方,也许是他的家乡。溪流的流动与城郭的稳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自然与人类文明的共存。

第二句“幽庭柏子风自落”,通过描写幽静的庭院中,柏树枝叶随风自然而下的景象,表达了一种宁静与安详的意境。幽庭中的柏树是诗人寻求心灵寄托和宁静的象征,柏子风自落的景象则传达了岁月静好、自然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第三句“古坛苍藓少人行”,描述了一座古坛上苍藓的景象,几乎没有人经过。这里的古坛象征着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沉淀,而苍藓的生长则表明它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少有人行的描写暗示着古坛的荒凉和寂寥,也让人不禁思考光阴流转、人事如梦的哲理。

最后一句“不见双凫见黄雀”,以对比的手法点明了整首诗的主题。双凫是一种美丽的鸟类,可能象征着美好和理想。然而,在诗人的观察中,他并没有看到双凫,只看到了黄雀。这里的黄雀可能是平凡而普通的鸟类,代表了现实世界中的平庸和琐碎。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理想和美好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人们在平凡中寻求内心的满足和宁静。

总体而言,梅尧臣的《双凫观》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宁静、理想和美好的追求。诗人通过对山水、庭院、古坛和鸟类的描绘,以及对自然与人类文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诗意氛围,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双凫观拼音读音参考

shuāng fú guān
双凫观

shān xià xī liú zhào chéng guō, yōu tíng bǎi zi fēng zì luò.
山下溪流照城郭,幽庭柏子风自落。
gǔ tán cāng xiǎn shǎo rén xíng, bú jiàn shuāng fú jiàn huáng què.
古坛苍藓少人行,不见双凫见黄雀。


相关内容11:

十五日雪三首

田家四时

闻莺

对雪忆往岁钱塘西湖访林逋三首

寄天台梵才上人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惜春三首
    前日看花心未足,狂风暴雨忽无凭。此身不及深溪水,随得残红出武陵。...
  • 同尹子渐王几道访郭生别墅不遇
    秋野已澄旷,偶来幽兴多。茨居隔寒水,柴户荫乔柯。看竹曾留凤,携朋不为鹅。人归碧苔径,应识履......
  • 依韵答泰州王道粹学士见寄
    君同黄鹄游海峤,我学白云归帝乡。已爱健翅自鼓舞。谁怜孤影犹飘扬。安得相从在霄汉,於今留滞嗟......
  • 问答
    凤于飞,差差粹羽今逢时。桐花正美矞雪乱,家庭玉树须来仪。...
  • 途中寄上尚书晏相公二十韵
    惊飙入林鸦乱飞,舞空落叶相追随。秋权摧物不见迹,但使万古生愁悲。登山临水昔感别,身作旅人安......
  • 张太素之邠幕
    应幕向豳郊,晨装辞郏鄏。长亭欲少留,飞鹄初成曲。鲁酒上离颜,行尘生骥足。悠悠关戍遥,黤黤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