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诏下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白居易
2025-07-17

诏下

唐代  白居易  

昨日诏下去罪人,今日诏下得贤臣。
进退者谁非我事,世间宠辱常纷纷。
我心与世两相忘,时事虽闻如不闻。
但喜今年饱饭吃,洛阳禾稼如秋云。
更倾一尊歌一曲,不独忘世兼忘身。

诏下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诏下翻译及注释

诗词《诏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官场风浪和政治权谋的冷漠和超脱。

译文:
昨日诏下放罪人,
今日诏下得贤臣。
进退之人非我事,
世间恩宠常纷纷。
我心与世俱相忘,
时事虽闻如不闻。
但喜今年饱饭吃,
洛阳禾稼如秋云。
更倾一杯歌一曲,
不仅忘却世事,也忘却自身。

诗意和赏析:
《诏下》表达了诗人白居易对于政治和官场的冷漠态度。诗中的“昨日诏下放罪人,今日诏下得贤臣”说明政治命令常常是不稳定和变化莫测的,就如同罪人昨天还被放逐,而今天又有贤良之士被重用,表明政治中的进退并非由他所决定。在政治斗争中,权谋和宠辱是世间常态,而诗人对于这些纷扰的事物却淡然处之。他的心与世间一起忘记,对于时事的关注,就如同听不见一般。

然而,即使对于政治不关心,诗人也能从生活中获得些许的欣喜。诗中的“但喜今年饱饭吃,洛阳禾稼如秋云”表明他对于年年丰收的农田的喜悦。无论政治变化如何,生活中的稳定和禾稼的丰收仍然存在。最后两句“更倾一杯歌一曲,不仅忘却世事,也忘却自身”,表明诗人不仅超脱了世俗的纷扰,同时也超越了自我的束缚,通过享受音乐和美食来表达自己对于自由和快乐的追求。

这首诗以淡泊无欲的态度来揭示了政治中的黑暗和世俗虚妄,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宁静和快乐的向往。同时,通过诗人对于丰收的赞美,也暗示了他对于稳定和生活的珍视。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超越世俗的态度,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思想价值。

诏下拼音读音参考

zhào xià
诏下

zuó rì zhào xià qù zuì rén, jīn rì zhào xià de xián chén.
昨日诏下去罪人,今日诏下得贤臣。
jìn tuì zhě shuí fēi wǒ shì,
进退者谁非我事,
shì jiān chǒng rǔ cháng fēn fēn.
世间宠辱常纷纷。
wǒ xīn yǔ shì liǎng xiāng wàng, shí shì suī wén rú bù wén.
我心与世两相忘,时事虽闻如不闻。
dàn xǐ jīn nián bǎo fàn chī, luò yáng hé jià rú qiū yún.
但喜今年饱饭吃,洛阳禾稼如秋云。
gèng qīng yī zūn gē yī qǔ,
更倾一尊歌一曲,
bù dú wàng shì jiān wàng shēn.
不独忘世兼忘身。


相关内容11:

六十拜河南尹

吟四虽(杂言)

小台晚坐忆梦得

赠皇甫六张十五李二十三宾客

勉闲游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奉和晋公侍中蒙除留守行及洛师感悦发中斐然成咏之作
    鸾凤翱翔在寥廓,貂蝉萧洒出埃尘。致成尧舜升平代,收得夔龙强健身。抛掷功名还史册,分张欢乐与......
  • 偶吟
    里巷多通水,林园尽不扃。松身为外户,池面是中庭。元氏诗三帙,陈家酒一瓶。醉来狂发咏,邻女映......
  • 香山下卜居
    老须为老计,老计在抽簪。山下初投足,人间久息心。乱藤遮石壁,绝涧护云林。若要深藏处,无如此......
  • 题王家庄临水柳亭
    弱柳缘堤种,虚亭压水开。条疑逐风去,波欲上阶来。翠羽偷鱼入,红腰学舞回。春愁正无绪,争不尽......
  • 小宅
    小宅里闾接,疏篱鸡犬通。渠分南巷水,窗借北家风。庾信园殊小,陶潜屋不丰。何劳问宽窄,宽窄在......
  • 咏怀寄皇甫朗之
    老大多情足往还,招僧待客夜开关。学调气后衰中健,不用心来闹处闲。养病未能辞薄俸,忘名何必入......